第6集《禅观与净土》(基础篇)(6 / 7)
是非常欢喜的。因为他的目标即将实践,这个是约着现世的功德。后面是讲到来生的功德。
“三者生生处,为诸菩萨友。”即便他没有往生净土,也因为他一种生命的愿力——他跟诸佛菩萨同一个愿力,他生命已经不是用业力来引导,用愿力,所以以佛心为己心,以佛志为己志,他能够得到跟十方诸佛菩萨生长在同一个地方,得到善知识的摄受。
第四个,“功德聚,戒度悉成就。”他的那个菩萨的戒体,菩萨种性,快速成就。戒度,这个戒体是什么意思?菩萨种性有两种意思:第一个“虽作恶业,速疾能悔”;二者“若堕恶趣,终不久留”。就是一个发了很强愿力的人——“虽作恶业,速疾能悔”,他有过失,他马上能够警觉出来。如果你这个人出现了过失,你都没有发觉,直到恶贯满盈以后你才知道,表示你这个人攀缘心真的很重,你已经失去自我反省能力了。
所以一个发菩提愿的人,他有过失,他马上会发觉不对,马上断相续心,虽作恶业,速疾能悔。这是菩萨种性的第一种情况,他的身口意的罪业不会造太久;第二个,这个人即便一时的糊涂,堕三恶道,他在三恶道的时间也不会待太久,马上弹出来。你看有些人他堕落到畜生道做一只狗,他一旦下去以后,这个狗要做很久才会出来,因为他的攀缘心重,所以他一旦得到这个果报以后,他很难超越这个果报。所以菩萨种性,他在因地上,他的过失很快发觉;在果地上的这种果报,他很快会超越。
最后,“五者今后世,性戒福慧满。”他的功德会快速成就。所以我们做好了一种心态的准备,对我们净土宗就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我们可以这样讲,从一种愿力来取代业力的角度,我们可以把念佛分成三个层次:
初学者他刚开始接触净土法门,他可能是用信仰式来念佛,完全是信仰。他会有两个信仰:第一个,他相信阿弥陀佛的功德是无所不在,佛陀的功德真实存在,佛陀没有灭度,他相信。他就会相信宇宙间真的有一个强大的能量,是随时在观照我们,那就是佛陀,佛陀没有离开我们,他会深深地相信佛陀与我们同在,这第一个。
第二个,他相信佛陀一定有足够的能力救拔。他相信两件事,所以他提起佛号的时候,是百分之百的信心。这个人不错,作为初学者不错了。但是这个人还是活在善念,他心中没有根,他还是活在业力,所以这个人念佛的时候很虔诚,打佛七的时候很虔诚,打完从佛七出去,该干什么还干什么,该攀缘还攀缘,他的生命没有根本上的改变,这种人可不可以往生,难讲!
不过如果你有两种条件,有可能往生,你就是活在信仰,第一个你先天的攀缘心就比一般人轻薄。如果你本来就没有太多攀缘心,所以你不要吃什么太多药,你本来就烦恼轻薄,情执就比较淡,你过去生修得好,而且善根深厚,那么这种人烦恼轻薄,善根深厚,靠信仰就够了,因为他前生的基础都打好了。
当然你不要老是假设你是第一种人,这种人在末法时代是不正常的,因为末法时代,依正常情况是烦恼炽盛,才会生长在末法,所以第一种人完全靠信仰就上去,这个不正常。比方说五逆十恶往生的人,这种人特别多啊,临终十念往生的这种人特别多啊。诸位!我告诉你,佛法的修学,每一个人都是个案,他可以,不表示你可以。因为你跟他的因缘,他过去生怎么过,跟你过去生是不一样。你不要以为五逆十恶往生,你就可以往生,他的善根深厚,他烦恼轻薄,他在临终只有几句话,他就产生这么大的扭转,所以信仰式的念佛就可以往生,他过去生的基础打得非常好,他今生不用做太多的补强。善根人,信仰式往生,烦恼轻薄,善根深厚,他没有这种病,他也就不要吃太多药。
第二种人,观照式的念佛。空性的观照,这点很重要!把他的攀缘心收一收。一个人要收攀缘心只有一种情况,就是通达生命的缘起。你首先要知道生命是怎么来的,你是怎么来的,你从什么地方来,然后你将往哪里而去,你不要老是活在现前的过程,你找找生命的源头,你就知道生命是怎么回事。我们的生命是从空性而来,我们也将往空性而去,所以人生是没头没尾。
所以你不可能从这个地方得到什么东西,不可能!所以你慢慢地从空性当中你就知道你去攀缘东西,其实是白费功夫,而且白费功夫还没关系,临终的时候你的心收不回来,你临终很痛苦,因为你都把它当真。你浪费时间还没关系,关键是你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