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集《禅观与净土》(基础篇)(5 / 7)

加入书签

    违教深害: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乘道,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

    这个贼人指的是现出家相的,所谓“善知识”的比丘比丘尼。本来佛陀示给你这个出家的僧相,是要你宣扬佛法,结果你不但没有宣扬佛法,你还朝着一种错误的引导,假借佛陀的袈裟,结果把三宝的功徳给败坏了,造种种杀盗婬妄的业来当做佛法的修学,而毁谤出家的这种少欲知足、安住内心的愿力的修行者为小乘道。最后结果贻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

    一个讲感应神通的人,他的问题还不是说让你的财物损失而已,这个会对你的知见产生一个错误的误导,这很严重!你想你的师父告诉你,你不用改变你的内心,我直接改变你的外在的因缘就可以了。那你想这事情多好啊,你有灾难,拿钱出来就处理了,你想我怕啥?我师父帮我处理了。这个时候你造业啊,越造越严重!你以前造业还有惭愧心,这个时候你把因果的思想给断了,你认为可以用外在因缘来改变内在因缘,认为花钱可以改变,可以当修行,你没有在心地上重新忏悔发愿去创造一个新的力量。可能刚开始你过去善业还在,但是你业越造越重,等到你业已经承受不了了,你的善业承受不了的时候,你就直接堕入无间地狱,因为你对因缘法产生了错误认知。

    不是外因缘就可以改变内因缘,你错了!是内因缘去改变外因缘,你被这种所谓善知识误导,所以这个地方的问题是这个邪知邪见的可怕!让你在造罪的时候,你本来没有遇到这个善知识,你造罪还有惭愧心,结果他显神通以后,你想我怕啥?你更没有惭愧心,你造的罪更重,所以问题在这里。他不仅伤害到你今生,问题是他把你的来生也伤害。

    好,我们往下看,佛陀教我们舍贪的一些方法。就方便,就是说我们应该怎么样来尽量放弃外因缘,尽量去修学我们内心的忏悔、皈依、发愿的内因缘。佛陀讲出一个善巧方法,我们来把这段经文读一读,你就知道他的方法。好,有三段,请合掌。

    舍贪近道: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地,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然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爇一香炷,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揖世间,永脱诸漏。虽未即明无上觉路,是人于法已决定心。若不为此舍身微因,纵成无为,必还生人,酬其宿债,如我马麦正等无异。

    这个地方是说一个方法,就是假设我们发心修念佛三昧,可能有时候顺利,有时候不顺利,有时候业障现前,那怎么办呢?身然一灯,或烧一指,在身上烧一炷香。所以说这在我们受菩萨戒的人,是很关键的!受三皈五戒都变化不大,你受三皈五戒都是人天法,但是一般生命的重大转变,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在家居士受菩萨戒;一个是出家受出家戒。这两块是非常重要的改变,非常重要!那是从根本的改变!如果你没有出家,你人生只有一种改变——就是受菩萨戒。

    受菩萨戒为什么会改变呢?因为他开始发起愿力了,就是我过去用我的攀缘心攀缘外在的因缘,活在业力。好,过去就不谈了,过去的种种譬如过去死,从今天开始:我“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我生命只有三种力量来引导我——断恶、修善、度众生三种愿力当作我内在的善根。那么这种人他的生命要从外因缘的攀缘,转成向内因缘安住的时候,所以菩萨戒要燃香,它燃香的目的,下面会说明。

    “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永远离开世间的业力的因缘,而调伏心中的烦恼。为什么燃香能够达到消除罪障、增长善根?古德解释说,因为我们凡夫对外在因缘的攀缘,它的根本来自于色身。当然我们也贪钱财,我们也贪求美好的饮食,外因缘的攀缘是多元化,但是你更贪爱你的色身,因为你所有的享受是以色身的感受为主。你为什么贪财?你为什么贪色?你为什么贪求美食?其实你为了满足你色身快乐的感受,它是根本。这个攀缘心是以色身为一个主轴,绕着色身的感受来扩散,所以你根本上能够把色身舍掉,你的攀缘心大概就能够得到一定的收摄了。这是佛陀的大智慧,先抓根本,擒贼先擒王。

    这个地方,就是佛陀透过这种法门,当然你用香供佛,对佛陀来说没什么差别,关键是透过这个法门,调伏你对色身的执取。因为你所有的攀缘都是满足你的色身,没有例外。你攀缘这个只是个过程,你目的是要满足你的色身,所以你能够把色身的这种执取放下,这个时候,你的罪业、业力就消失了。虽然你不可能马上成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