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骇人听闻(3 / 5)
熟悉衙门里门道的人都知道,案件的审判关键不在老爷,而是执笔在手的刑名师爷。只要你过了师爷那一关,凡事便有的商量,如果没打通师爷那一关,往往就会平添许多的麻烦。
‘良计倒是不敢,这些年在衙门里当差供事,卑职只是粗略有些体会。’
‘快讲,快讲。’
‘卑职以为,但凡这种无有苦主的案件还是往小处处置的好,案子越是在下面州县,越是不容易叫人瞧出端倪来。若是放在大人这里处置,如何能瞒过那些监察御史?’
‘我朝监察制度空前之完善,太祖在建朝伊始,即便赋予都察院非常大之权柄,是以本朝的御史中涌现出的仁人志士也出奇的多。就好像高攀龙、杨涟、左光斗、魏大中、黄尊素等人,纵然是阉党横行猖獗,权势滔天,可仍旧是勇于站出来廷争面折,即使送命,即使是祸及家小也再所不惜。这类的仁人君子层出不穷,便是源自监察制度的完善。’
‘不但是朝廷上建有都察院,各省亦有监察御史四处巡查,遇到官吏不法之事,也不必通过下面这些盘根错节的一道道衙门,而是直接上报都察院,由都察院直接处理。所以下面的官吏最怕的就是这些食古不化的监察御史,一个不留神乌纱不保还则罢了,闹不好脑袋也搭进去了。’
‘师爷的意思是?’
‘大人何不发道公函,就说此案疑点重重证据不足,发还给应城县重审。然后再私下使人知会县令一声,让他酌情找出几处纰漏,自认失察将人犯无罪释放,大人您呢便假装训斥他几句,日后再找机会安抚于他,此案也就一笔带过了。’
‘诶,师爷此策好是好,可就怕到时有人捅破呀!’
师爷吟吟笑道:‘卑职之所以说幸好此案并无苦主,便是有这层考虑。公堂审案怕的就是那些不依不饶执意上告的犯人家属,就算你准备的再怎么周详,也难保不会出现纰漏,一子错极可能便会满盘皆输。可此案并无受损一方,强要说起来也就是那应城县的孔某折损了些许银子,卑职观此人胆小如鼠,如何胆敢与大人作对,再说本案若是拖个一年半载,他搭进去的银子只会更多,肯定是愿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嗯,师爷此策令本官茅塞顿开,甚合我意。就按此计从事,一切还有劳师爷从中操持。’
师爷一拱手恭谦的说道:‘能为大人分忧乃是卑职的荣幸。’书房里顿时笑声连连。
他们在书房里为文定的案子而筹划,文定却安详的待在牢房里与彭牢头扯着闲篇,自打文定从一文不明的穷鬼变成知府大人特意叮嘱的贵宾后,彭牢头的态度有了天翻地覆的转变。
不但仅仅是文定的膳食住宿有了质的飞跃,每有闲暇之时彭牢头还会不请自来,与他家长里短聊个没完,渐渐地他二人也熟稔了起来。
一开始二人还是心存芥蒂,聊的不过是些牢狱里的新奇见闻,就好像那间曾经给文定痛苦回忆的黑号房,里面关押的要嘛是凶恶狠毒的重犯,要嘛就是在大狱里称王称霸的恶人,之所以将他们这些凶神恶煞的重犯关押到一处,一则是便于管理,免得他们在别的牢房扰乱秩序,一则就是为了用他们这班牛鬼蛇神来惩处那些个不听话的犯人。
是以大狱里的衙役们对那里发生的事是充耳不闻,犯人们则是谈虎色变,近乎于是大狱内的一块禁地,那里面发生的稀奇古怪之事简直是数不胜数。趁着谈兴彭牢头还说了件新近发生的怪事,也是有关那间黑牢的,乃是发生在文定搬出来后的日子。
那黑牢之中的犯人向来都是以兄弟相称,自己有一套不成文的排序,从老大一直排到老七、老八。别看这几个不起眼的称谓,在这大狱之中可就是权力的象征,是在无数次拳脚的较量中确立起来。他们严守这种次序,有吃的便是排头的先吃,有苦差则是排尾的去做,向来都是主次分明,这些文定在那几日中也是体会到了。
可那一日不知是为何,兄弟几人竟然无来由的拳脚相向,场面十分惨烈,黑牢老大生生被那几个小弟打成了残废,黑牢里面余人的惨状也好不到哪去。听他们旁边号房的犯人说,那日除了拳脚声闷哼声,再也没听到旁的喊叫声。
狱卒们本以为是一次争夺权利的拚斗,也就没去理会,可第二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