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三晋商人(2 / 6)
为此,在座诸位皆是唏嘘不已。
这盐商之间的你争我夺,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只是站在朋友的立场,他们私心下都希望沈老板能在这激烈的商战中度过难关。
苏老板更是颇为热心的道:‘有什么用得上我们的地方吗?燕老板,在我们这些人中,往日里就数您与沈老板最是相熟,若是实在有什么为难之处,他不好向我们这班朋友言明的,您代为表诉也是一样,大伙都不会见死不救的。’
在座诸位虽说与沈老板有些交情,可银钱上的事,终究还是放在自己身上最为保险。为沈老板的遭遇也就难过罢了,就算是他主动求告上门,各人心中都得要掂量掂量。这苏老板倒好,主动提了出来,让在座诸位无不是有些意外。
就连向来不怎么张嘴的刘老也禁不住问道:‘苏老板似乎对沈老板之遭遇十分的上心,不知里面是否有何缘故呀?’这也正是余人想问又未曾明言的。
苏老板郑重其事的说道:‘诸位难道还不曾察觉到,近两年来,汉口的地面上多了许多的三晋人氏吗?他们有的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工匠,有的则是资力雄厚的商贾,已经渗透到汉口镇里的各行各业。’
他如此严肃的表情,还以为是如何了不得的大事,章传福说道:‘汉口这地界,正是如日方升,谁不想来发财呀!别说是山西商人了,满这大明朝的找去,这天下九州还有什么地方的人是汉口所没有的?’
是呀!在座的诸位细说起来,还不是来自大明四处,为的也不过就是个钱字。
可苏老板却没章传福那么轻松,感慨的道:‘大家远道而来,自然都是为了讨生活的,也不必分说是哪里人氏。可燕老板您是有所不知呀!您想的是和气生财,别人可是不一定都如同您这个想法呀!’
接着,苏老板还特意压低了声音,向桌上的七八个人道:‘在下听说,他们三晋人之间,无论谁的买卖大或小,都不是独自一个人或是一家人,有所谓的帮派暗中支援。不论是买卖上还是旁的地方,一人有难便会八方来援。不然,你们想想,以沈老板的家底,就算是他那些银子汤里来,水里去的不曾留下多少,可毕竟是烂船还有三斤钉,他累年的盈余也是相当可观的呀!怎会如此轻易就被人挤兑到眼前这地步?’
众人一琢磨,这事还委实不虚,若不是有许多人共同联手,很难想像单凭一家之力就可以让荆楚地面最大的盐商如此狼狈。
‘这事我知道。’燕行舟到底是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说道:‘历年来,在旁的地方,我也曾与这些三晋商人打过交道,他们的确在许多方面上都是相互扶持。不但是如此,每到一处都还会建起会馆来,供乡亲间联络走动,商议买卖上的诸多事宜。’
‘我再怎么说来着,还是燕老板您经历的多。’苏老板随带着奉承了燕行舟一句,又说道:‘这些日子里,苏某就在为这事犯愁,他们这么些人涌进来,顿时便成了一股较大的势力。当然,如今在汉口他们还不曾站稳脚跟,若是日后形成了可观的势力,那还不会极力打压我们这些三晋以外的商人,就像是沈老板这般,到那时候,以我们每家一人之力,谁能与之抗衡?’
苏老板的话,让在座诸位的心头无不警觉了起来,以寡敌众,谁也不敢说自己有这个实力,连文定的东家章传福也隐隐有些忧虑。
刘老则若有所悟的问道:‘苏老板,你是不是在买卖上曾经吃过他们的亏,方才有此一虑?’
被说中心事的苏老板不好意思的笑了一笑,道:‘刘老就是刘老,在下这点心思一点都瞒不过您。不错,今年春上,我原本从苏杭一带选中了一批物美价廉的绸缎,正在与上家商谈之际,却硬生生让他们给捷足先登了。’
怪不得他对三晋商人如此愤然,原来也是同沈老板一般,吃过他们的苦头。
一旁的周老板关心的道:‘苏老板怎的如此大意,不曾提防呢?’
‘哎,如何能提防?’苏老板苦涩的笑道:‘那上家原本就是他们晋帮中人,我货都已经看好了,正在与上家谈论价钱,谁知第二日一去,便告知我那船绸缎已经卖给他山西同乡了。这还不算,不但是货没买到,回到汉口后,买进那些绸缎的晋商又以低于市价的三成出售,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