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变化(1 / 3)

加入书签

第394章 变化

大同府又叫做山西行都司,顾名思义依然属于山西管,但因为大同府的特殊性,所以设立单独的巡抚,可以直接向朝廷汇报,大同的知府也不同于山西各府的知府。

位于山西的北边,有两条主要通道。

一条自北经过宁武关到大同朔州,一条自东由代州经过平刑关到大同灵丘县。

大同州城到朔州的路途较为平坦;到灵丘县多山区,属于太行山脉延伸出来的尾架。

所以周文只在宁武关加强驻军。

关外贸易兴盛后,大同进出山西境内的商道也是走的宁武关,代州本地连汤喝的也不多。

自从宁武关增派了兵力,加强了关卡检查,聪明的商队开始寻找其他的通道,为了避免风险不少小本商人宁愿绕远路走代州。

代州境内还管辖三县。

除了五台山里的五台县,包括代州州城,还有淳县与繁峙县位于一条主道上,才两个月的时间不到,原来的道路上就变得热闹了一些。

在最后进入大同境内的繁峙县。

多了一道关卡。

“都是些什么货物。”一名吏员带着差役们检查。

“和麻布居多。”

带头的中年商人连忙回答,弯着腰讨好的看着对方,露出极热情的面容。

“小本生意。”中年商人紧张道:“比不得别人。”

“他们都是你伙计”

“不是不是,这是我儿子,他是我弟弟,我们小本买卖,挣点吃饭的钱罢了,哪里请得起伙计。”

吏员在骡车上挑挑拣拣。

三个人赶着一架车,竟然是从徽州来的。

“怎么不走东边”

“那边走的人多,咱们小本生意竞争不过,找些他们看不上的地方,我们挣得不多。”那中年人努力解释。

“这是什么”

小吏眼睛一亮,找到了一个小碎布的包裹。

三人大惊。

差役们兴奋的打开一看,原来是银子,有一百多两。

“把他们带走。”

小吏笑道:“怀疑你们是歹人,跟我们走一趟。”

“岂有此理。”

中年人听多了这些事,本不敢出远门做生意,奈何大同关外贸易兴盛,多少人发了财,他们家也忍不住,想要来大同贩卖些皮革之类的商品。

皮革在关外价格低廉,关内特别是江南价格昂贵,一趟的利润可以翻本。

一百多两本钱和四十几两的货物,只要做成了这一次的买卖,运回去后转手就是三百多两。

倒霉催的,竟然被他们家给碰到了。

衙门里是万万不能去的,只要进去了就别想出来,中年人还想尽力解释:“我有路引,什么都有,可以给你看。”

那小吏冷笑着撕碎。

中年人死了心,推了一把儿子,“逃。”

和亲弟弟想要抢出骡车里下藏着的刀具,靠着这个防身,真要是遇到打家劫舍的歹人,拼了命的也要保护自己的货物。

不过这回他们面对的是差役。

“哟。”

“这不是证据”

小吏笑的越发得意,差役们见多识广,早就防备几人狗急跳墙,不等两人摸到武器,已经被差役隔开,铁棒铁链只往两人身上招呼。

“快走啊。”

中年人拼死挡住差役们,头也不回的大吼道。

后生小子才擦了一把眼泪,知道今日全家算是栽了,心一横往旁边跑去。

差役没追上。

为了点公钱,谁上赶着拼命啊。

货物和银两被带了回去。

被抓回的两人直接丢入了牢房拷打了两天,问不出油水来,丢回牢房里自生自灭,先是弟弟死了,过了几日中年人也没熬过来。

领了赏钱,赶上了份额,终于在县老爷面前交了差,吏员回去后对差役们骂道。

“竟然让人跑了,你们是干什么吃的”

“米饭白让你们吃了”

“下回再不用心做事,都给爷爷滚蛋,咱们这里不养闲人。”

“听到没”

“听到了。”

十几名差役稀稀拉拉的回应道。

隔壁大同。

清晨的时候。

城内。

“娘,我和弟弟走了。”

大孩子带着小孩子在门口向母亲告别,每天清晨他和弟弟都会去孩童军,在那里吃饭、学习、操练、游玩,一直到吃了晚饭后,他们再回到家里。

自从父亲牺牲后,军队就做出了安排。

大孩子常听叔叔们说,他以后是家里的顶梁柱,要当个大人了。大孩子被鼓舞多了,便挺起了胸膛,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