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用人和先手(3 / 4)
熬过去,大家都不知道。
但是自己知道。
还有五年。
如果把希望放在明年,后年的,那么注定会绝望。
自力更生,生产自救是唯一的法子。
谁不这么做。
要么自个等死,要被抢别人的,要么被人抢。
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王信想起红楼原文里的提示,忍不住皱起眉头。
所谓的真干净。
当然是人都死了。
大周人口就算没有两亿,一点五亿也是有的,哪怕没有遭受清军入关带来的全国大屠杀,屠戮了七千万人以上人口,只有天灾人祸以及内乱导致的千万人口消亡。
王信也觉得难以接受。
如果自己是皇帝,全国推广缩衣节食,管控粮食,自力更生,生产自救,起码可以最大程度的减轻损失。
可惜。
张吉甫不是皇帝,但他的权利正如流言蜚语所言。
他非相,乃摄也。
他们师徒门生故旧遍布朝堂,手里的亲信武将更是不知凡几,又掌握了十几万京营,权力还不够大
已经等同于手操皇权了。
奈何天下势力纷争,谁会愿意拱手相让,哪怕乡绅们也不会乖乖交出自家多余的粮食。
让百姓们苦一苦不难。
让乡绅们苦一苦那可太难了。
最重要的是贾府应该被抄家,或者快被抄家了吧
京城的局势应该要分明了。
张吉甫一方是属于输的,皇帝明显是赢了。
虽然不知道张吉甫如何输的,但是自己该怎么做,利用好这个机会,缓解大同目前的困境,最好还能救更多的百姓。
曾直是大管家,统筹节帅府的一切事宜。
严中正负责军务,张云承负责政务。
一相一总理一参谋长。
他们使、推官、掌书记、各类文书等。
各营由各营总游击将军负责日常管理,总兵和参将临时任命一方事务,除非特殊情况,平日里多在节帅府处理公务。
权责分明。
王信只负责审阅,实际上并不忙。
几名督查队的队长来到了节度府,见到节帅后已经不再紧张。
督查队原来是复查盘查追赃事务,此事早已终结,督查队名义的上司是曾直,也就是节帅府除了节度使,职权最高的人。
实际上督查队并未入品,不在朝廷序列之中,不过是节度府临时推出的部门。
任务的告终,前途的不明,还不如隔壁的稽查队,稽查队虽然辛苦,风吹日晒,还有危险,但却是长期的差事。
三位表现最突出的队长,递交上来名单。
按照王信的要求,督查队不但不会消减规模,还会继续扩大,同时不再受曾直管理,而是单独剥出来,成为独立的部门。
“从孩童军中,我们选拔了五百多名不错的孩子,已经过了十六岁,不能继续留在孩童军。”
收容军中的遗孤是一直在做的事,史平等人就是居中遗孤。
现在统一放到孩童军,加上农垦队与牧场队的孩子,以及民间的孤儿,目前有了一万两千多孩子,其中十五六岁的孩子有一千六七百人。
养了一年多,认知算数也一年多。
又在孩童军的环境里成长。
是不错的培养苗子。
但是谁也没有特殊待遇,选拔很简单。
许多考题还是王信自己出的。
都是大白话。
比如你从小的朋友找到你,为一件你正在办理的事情求情,你应该怎么做。
答案很明确。
拒绝,同时上报,保住差事;不拒绝,坐牢;拒绝,不上报,失去差事。
就这么简单。
没有八股文,更没有云里雾里留下各种可钻的空子。
有人认为,要保持整体的风气做到,必然需要给更多的优待等等,这些都是放屁。
越是抬高地位,越是给予权力,才越是办不到。
对百姓服务最好的永远是清洁员、快递员、外卖员等,反之大周的官吏就是明证,地位还不高,还是权力还不大,或者家产还不够
一份普通工作而已。
干得好就留下,干得不好就辞退,留下的自然是干得好的。
至于为了一份普通的工作去巴结伺候领导
疯了吧。
至于领导完不成任务,那就辞退,换能完成任务的上来。
努力可得才不会卷。
求而不得才会卷。
真正高门槛才能进的地方,绝对轮不到普通百姓子弟,哪怕这个普通百姓子弟换了什么皮也改变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