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罪己诏(1 / 2)
华存孝本来不应该站在金銮殿的,但是他留守京城,对很多情况更了解,这次也在这里。book./华存孝站出来:“父皇,文大元帅很早就传书北疆了解情况。地震之后文大元帅就重病在身,北疆传回的消息是我收到的。何伯爵在地震没有发生之前就准备好了救灾。何伯爵准备了大量救灾物资,包括粮食、医药、燃料等。医疗队是赵青山亲自带队。百胜省出动了上万的将士,由王勇中郎将率领,还有刘智升都督年仅十五岁的儿子刘勇也亲临灾区。隔雪省也传回消息,何伯爵已经派人参加灾后重建,工匠应该已经到达了。”
什么?这太令人惊讶了!“何伯爵本人呢?”
“回父皇,据说何伯爵要随时根据灾区情况,调配救灾物资,就没有离开关外府。而且,本月初一,蒙匈近万人马入侵。何伯爵再次完胜蒙匈。但是只有百胜省刘都督的传书,没有战报。刘都督的求援传书和报捷传书,前后相差不到一个时辰,儿臣也就没有派人向您报告。”
这更令人惊讶!没有战报,大家也不知道详情。但是只要联系起来想,就可以想到很多。百胜省一共只有两个混成旅,所有人加完,只有一万八千人,出动救灾的就上万。太平关是军事重地,必须留下足够的人马,那么关外府留下的将士一定不多。两份传书前后相差不到一个时辰,关外府到太平关即使快马也要那么多时间。很明显,蒙匈的军队在关外府就被何伯爵打败了,基本没有要大华军队参加,所以才会没有战报。完胜,是什么意思?至少说明打败了对方,己方的损失可以忽略不计。如果己方损失较大,是不能用完胜这个词的。
大家还沉浸在思索当中,华存孝又说话了:“父皇,隔雪省既然已经准备灾后重建,救灾也就基本完成了。何伯爵参加灾后重建,力量也应该有限。虽说何伯爵发明很多,财力物力也是有限的。儿臣认为,可以让户部和工部的人去主持重建工作。”
很多人表示赞同,可是沈边东的话却让大家的心头沉甸甸的:“皇上,张志祥张大人回京述职的时候,臣因为好奇何伯爵的制作才能,曾向张大人了解了一些。张大人和臣谈起过百胜省的建筑。老实说,臣不是自小懂得建筑,是到工部任职的时候才开始认真研究的。近二十年的研究,臣对建筑也非常了解。但是张大人所说的何伯爵的设计才能,工程机械,远远不是臣所能理解的。何伯爵能够建筑六层的楼房;何伯爵的钢铁机械能够自由移动,挖掘机一下能挖起数百斤的土石。今年七月,大华很多地方都遭受水灾,太平关的地势是很容易遭受水灾的,却完全没有损失。据说就是何伯爵设计的地下排水工程起了作用。真的搞起建筑来,恐怕工部所有人都只配给何伯爵当弟子。”
郑思勋也马上证实:“沈大人所说我也有耳闻。汪再兴大人今年刚到太平关,经历了这次洪水。据说,大雨之后,基本上看不到街上的积水。何伯爵制作的汽车,可以载重数万斤。一般的道路根本承受不住。何伯爵修的路,宽敞、平坦、笔直,用的是什么水泥,非常坚硬,不存在泥泞,不会因为下雨而陷在路上。何伯爵还为百胜省设计了一座前所未有的巡抚衙门。如果不是地震,或许已经动工了。最近的情况还不清楚。”
那怎么办?灾区重建必须尽快完成,何伯爵设计厉害,恐怕也派不了多少人到灾区吧?工部是没有脸面去主持的,可以与何伯爵分别重建一些。灾区那么宽!灾民那么多!工部需要派人立刻出发,实地考察,然后做出重建计划,户部拨款。冬天快到了,重建越快,能顺利过冬的人就越多。
沈边东又说:“皇上,工部目前只能先考察。户部需要了解国库的余钱,还可以问一下隔雪省拿得出多少钱。然后我们根据情况设计,尽快让百姓安全过冬。”
“准奏。散朝后就立刻安排。如果没事就散朝吧!”
郑思勋说:“皇上,且慢!刚才詹大人说,要找一个合适的解释。到底怎样解释呢?工部的人要尽快出发,隔雪省的禁军可以马上传书开始救灾。他们接触灾民就需要把朝廷的意思传达出去,才能让灾区百姓尽快安定下来啊!”
皇上为难了。不光是灾区,整个大华的百姓都需要一个解释。传单已经散发几天了,不想办法民心就散失得越厉害。这个解释也实在不好找啊!
皇上只好说:“各位爱卿,你们说说怎么办?”
可是一连好久,也没有人发言。最好的解释有两样:皇上发罪己诏,推出一个替罪羊。要皇上发罪己诏,谁会吃多了没事去说?得罪了皇上怎么办?替罪羊也不好找啊!必须要有一定的身份!不然怎么解释皇上避灾逃命,还抛弃了上百万灾民?
大家都没有办法,皇上只好要求大家回去想想,宣布散朝。
皇上回宫,就拜见太后。太后让他解决好,不论情况如何,还是回报一下才好。
太后听完了皇上的话,面若寒霜,冷冷地说:“皇上,这样就算完了?”
皇上头也不敢抬:“众位大臣都拿不出办法,儿皇也有心无力。”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