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朝廷救灾(1 / 2)

加入书签

从灾民中了解到的信息已经足够让文定国震惊了。book.//短短两年多的时间,何伯爵从一文不名到大华最富有的人,从默默无闻到名扬天下。何伯爵的发明,完全是匪夷所思。灾民就亲眼见到了挖掘机,那是可以移动的钢铁怪兽,一下子就可以挖掘几百斤重的土石。据说还有好几种可以移动的机械。何伯爵修建的楼房高达六层。何伯爵的银行、运输队,遍及北疆。何伯爵不光自己挣钱,还带动了百姓挣钱。至少有十万人参加了何伯爵的产业,直接受到了何伯爵的恩惠。何伯爵会挣钱,对百姓的付出也是越来越多。关外府的追日学校是目前大华规模最大的建筑。何伯爵修路也是为了大家。关外府的道路平坦、笔直、宽阔、结实。这次地震,何伯爵对灾区的无私资助也是难以估量的。

从灾民的口中,文定国完全感受得到灾民对何伯爵的敬仰,相比朝廷的放弃,灾民的选择无可厚非。何伯爵要做什么?何伯爵仅仅是一个大善人吗?去年文定国在太平关,何伯爵遇刺就让太平关全城轰动,就可以轻易号召太平关的人,现在何伯爵能够支使的人,已经蔓延到整个北疆还有隔雪省,基本占了大华的四分之一!而且还不仅仅是百姓,还包括多数将士!照此下去,用得了多久,整个大华都会对何伯爵感恩戴德,都会听从何伯爵的指挥。得民心者得天下!何伯爵要想让大华易姓也轻而易举。何伯爵会这样做吗?

自古以来,改朝换代,多是因为朝廷不仁。以前自己还觉得皇上公正勤勉,可是抛弃数十上百万灾民的事实让文定国也寒心。如果朝廷接到消息就通知防备,死亡人数就可以控制到最低程度。如果及时救援,死亡人数也会减少许多。可是这一切都是如果!何伯爵的人从北疆赶来,都救下了无数的人。关外府离灾区可比京城远多了。而且到现在,二十万禁军都没有做出任何救灾的举动。

自古以来,改朝换代,都是武力推翻。何伯爵已经取得民心,还需要多少武力吗?何伯爵三次完胜蒙匈,最后这次的详情还不知道,前两次可是没有死亡一个自己人!这一次即使有伤亡也不会太多。毕竟关外府的武力只有那么多。三次完胜蒙匈都是防御战,这不能说明何伯爵只会防御战。只是何伯爵没有机会使用进攻战。从当初刘智升转述的何伯爵消灭蒙匈的计策,何伯爵的进攻战也无人能敌。没有人能够轻视何伯爵的战争智慧,没有人知道何伯爵会怎样用兵。何伯爵另外还是佛门的山门护法,完全能够调用武僧。大华佛门中的武僧不少,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实力。还有上千万的佛门信徒,也会站在何伯爵这一边。

战争还很费钱。军饷、军备、军粮,无论是什么都要钱。三十多年前,横扫蒙匈却没有使蒙匈彻底臣服,就匆匆退兵,最大的原因是没有钱。短短一年多的战争,就将国库耗空。战争之时,无数伤员得不到足够的救治,因伤致残致死的人无数。可是何伯爵短短两年就成为大华最富裕的人,有一支专业的医疗队,有先进独到的救治伤员的方法。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还有什么人挡得住他的脚步?以前担心他投靠其他人,真是看错了。何伯爵这样的人才,用得着投靠其他人吗?

传单的事情,完全是在动摇朝廷在百姓心中的形象。赵青山坚决认定不是何伯爵做的,地震之前何伯爵的人从来没有离开北疆,地震之后也只是到灾区。赵青山这样的人,如此应该不会有假。如果赵青山说不知道,或许能说明是何伯爵做的。印刷术是何伯爵的,可是早已经送给了佛门。佛门也申请了专利只收股利,不过问经营。何伯爵当时只想到成为佛门护法对佛门做一些贡献,应该不会看到这么远。特别是皇上封锁消息,朝政之事何伯爵是很难知道的。不是何伯爵,那会是谁呢?文定国不是傻子,这十几年来看到的听到的都不少。当年狩猎时华思仁的马受惊,华思政因此重伤;还有裕皇后患失心疯,这些事情背后都有阴谋的影子。先皇以及皇上为了顾及皇室的面子,都没有认真追查。这不是养虎为患吗?

文定国已经不敢想下去了。他老了,已经老了。朝廷的事情已经不能过问了,上战场也不可能了。连为儿孙考虑都不行了。算了,还是听天由命吧!

皇上摆驾回京,路途上也是不慌不忙,直到九月十三下午才回到京城。想象中的盛大欢迎也没有。除了留守的百官,百姓看不见一个人影。皇上心里有点气,也找不到地方发泄。

当晚,皇上及出巡的大臣大体了解了近期京城的情况。

九月十四,京城久违的上朝又开始了。上朝开始,皇上就那传书来说事。“诸位爱卿,朕自做太子始,就为国操劳,仁德待民;即位以来,也是殚精竭虑,希望大华能繁荣强盛。然而近期各地出现了传单一事。请问此事该当如何处置?”此事必须要处理,不然皇上颜面无存。

刑部尚书关朝吉硬着头皮上前:“皇上,我即刻下令严查,将幕后者绳之于法!”

“关爱卿,你将如何入手?”

“臣这几日左思右想,终于想到了一点线索。这些传单都不是人抄写的,而是经过印刷的。我们就从书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