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那可不是软柿子!(1 / 2)

加入书签

“什么?!红军……红军主力又回来了?!”指挥部里,惊呼声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

电话铃声响成一片,各处的告急电报雪片般飞来。

仓促组织起来的抵抗,在红军蓄势已久的猛攻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黔军士兵本就士气低落,对红军的战斗力心存畏惧,此刻见对方攻势如潮,军心瞬间动摇。

指挥官一面下令收缩兵力,固守待援,一面抓起电台,用近乎哀求的语气向附近的中央军发出紧急求援信号。

然而,无线电波的那一头,回应他们的却是冷漠与拖延。中央军系统素来瞧不起这些地方杂牌军,认为他们战斗力低下,扰敌有余,歼敌不足。对于黔军“红军主力回师”的报告,某些中央军将领甚至嗤之以鼻,认为这是黔军为保存实力、夸大敌情乃至为可能的失守寻找借口的惯用伎俩。

“慌什么?不过是小股流寇骚扰,或是共军的疑兵之计!稳住阵脚,自行解决!”冰冷的回电让黔军指挥官的心沉入谷底。

在黔军接连数道措辞愈发绝望、几乎带着哭腔的求援电后,或许是出于维系表面“合作”关系的考虑,亦或是担心遵义彻底失守会影响大局,中央军方面才勉强下令,命驻扎贵阳的一个纵队火速北上增援。

但这支援军的行动,却慢得令人窒息。他们似乎并不认为遵义局势有多么危急,或是存了让黔军与红军先两败俱伤的心思。开拔迟缓,辎重繁琐,行军路上更是“稳扎稳打”。当黔军指挥部收到“援军已渡过乌江”的电文时,红军攻城的炮火已经能打到他们的核心阵地了。

“完了……等他们爬到遵义,黄花菜都凉了!”黔军指挥官看着地图上那缓慢蠕动的援军标记,又听着城外越来越近的喊杀声,脸上最后一丝血色也褪去了。

现实冰冷而残酷:中央军靠不住,自身实力不济,红军锐不可当。再坚守下去,只有全军覆没这一个结局。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柴……”指挥官喃喃自语,最终,保存实力的念头压倒了一切。他猛地一拍桌子,嘶哑着下令:“撤!全军向桐梓方向撤退!快!”

命令一下,本就斗志薄弱的黔军瞬间失去了最后的抵抗意志。

各级军官争先恐后地带领部队弃守阵地,仓皇涌出城门,向着他们认为的安全地带溃逃。

秩序荡然无存,沿途遗弃的武器、辎重随处可见。

于是,几乎没费太多周折,洛千雪率领的红军主力,便在一片混乱中,再次踏入了遵义城。

城墙上的旗帜悄然变换,这座黔北重镇,在敌人难以置信的目光中,再次回到了红军手中。

拿下遵义后,来不及庆祝胜利,指挥部内便弥漫开一股乘胜追击的炽热气氛。

硝烟还未散尽,几位主要指挥员便围在地图前,脸上洋溢着连续胜利带来的振奋。

洛千雪面临了刘雅丽同样的问题,是追跑到打古新场的黔军还是攻打鲁班场。

其他指挥都一至认为追黔军是最好的,因为此时的黔军正式士气最低的时候,应该趁胜追击。

“教员,黔军残部溃退至打鼓新场,已成惊弓之鸟!”一位指挥员指着地图,语气急切,“他们士气已垮,队形混乱,正是我们衔尾追击,扩大战果,一举吃掉这股敌人的最佳时机!机不可失啊!”

“是啊!”另一位指挥员附和道,“黔军是我们目前最能捏得动的‘软柿子’,连续打击他们,既能缴获补给,又能进一步鼓舞我军士气。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几乎所有的目光都投向洛千雪,期待着她下达追击的命令。指挥部里弥漫着一种共识:追着败仗的黔军打,是眼下最顺理成章、风险最低的选择。

然而,洛千雪的目光却并未在代表黔军溃退方向的“打鼓新场”停留多久。

她的指尖缓缓移动,越过那些表示溃兵的山川符号,最终坚定地落在了地图上另一个被重重标注的点——鲁班场。

房间里炽热的空气仿佛骤然降温。

在所有人疑惑的注视下,洛千雪抬起头,眼神清澈而坚定,一字一句地清晰说道:“不,我们不打打鼓新场。”她停顿了一下,让每个字都重重落下,“我们的目标,是这里——鲁班场。”

“什么?!”

“鲁班场?!”

惊呼声几乎同时从几位指挥员口中迸发,其中以彭委员的声音最为响亮和惊愕。

他猛地向前一步,眼睛瞪得老大,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教员同志!”彭委员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发颤,他指着鲁班场的方向,“你知道那里驻扎的是谁吗?是中央军!是老蒋的嫡系部队!装备精良,弹药充足,不是那些一触即溃的黔军娃娃兵能比的!”

他环顾四周,希望能找到支持者,语气愈发急切:“我们刚刚经历苦战,部队需要休整,战士们也很疲惫。放着溃败的软柿子不捏,非要掉过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