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军事大使洛千雪!(1 / 2)

加入书签

沈青山的指尖刚将刘雅丽的直播间划走,手机屏幕几乎无缝衔接地亮起了新的画面。

正是洛千雪的直播推送。

作为互关好友,系统总是格外“照顾”。

画面切入的瞬间,一股与刘雅丽那边截然不同的气息便扑面而来。

没有慌不择路,没有悲壮压抑,有的只是一种沉静如水的井然有序。镜头跟随着洛千雪的身影,她正站在扎西地区临时指挥部的地图前,神情专注而冷静。

“命令,”她的声音清晰平稳,不带一丝刘雅丽那样的强自镇定,而是透着成竹在胸的从容,“九团及宣传队全部留下,在扎西城内及周边村镇,大张旗鼓,宣扬我军主力在此休整、扩招新兵的消息。

标语要贴满街巷,口号要喊得响亮,务必让所有人都认为,我们的大部队还在这里,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动作。”

她一边下达指令,一边用手指在地图上划过一道弧线,最终落在赤水河的方向。

“其余主力,即刻进行轻装准备,检查所有渡河器材。我们今夜开拔,目标——二渡赤水,再返遵义。”

这番布置,让屏幕外的沈青山瞬间坐直了身体,眼中闪过一丝激赏。

这与刘雅丽那种近乎“裸奔”式的直扑渡口完全不同。

洛千雪这是在下一盘棋,一招“金蝉脱壳”与“声东击西”的结合。

留下部分主力在扎西虚张声势,就是要给敌人制造一个巨大的烟雾弹。

当敌人的侦察兵和特务将“红军主力仍在扎西扩红”的情报层层上报时,真正的主力早已悄然东移。

镜头细致地捕捉着这一切:扎西城内,留下的红军战士们热火朝天地在街头演讲,张贴布告,甚至组织起了小型的欢迎会,仿佛真的要在此地扎根一段时间。

那种刻意营造的“喧嚣”与“存在感”,与即将悄然离去的主力部队形成了微妙的反差。

而主力部队的集结地,却是一片肃静。

战士们检查着行装,默默吞咽着干粮,没有人高声喧哗,只有军官们压低声音传达命令的短促音节。

一切都在无声而高效地进行着,如同暗流在平静的水面下涌动。

洛千雪穿梭其间,不时停下脚步,低声询问几句,或是拍拍战士的肩膀。她的存在,就像一枚定海神针,让这支即将再次踏入险境的队伍,保持着一种难言的镇定与信心。

沈青山看着这一幕,忍不住低声赞叹:“漂亮!这才叫指挥艺术。不仅知道要渡河,更懂得如何为渡河创造最有利的条件。

留下疑兵,迷惑敌人,为自己争取时间和空间……刘雅丽要是有她一半的悟性,也不至于把队伍带进死胡同。”

画面中,洛千雪抬头望了望逐渐暗沉的天色,眼神锐利如鹰。

夜幕,将是他们最好的掩护。

敌军果然被扎西的动作给迷惑,全都匆匆忙忙的赶了过去想要包围扎西。

然而九团战士严格按照指示行动,在敌军包围圈慢慢缩拢的时候立马从小路边阻击边组织撤退。

与此同时,敌军指挥部内。

“报告!扎西方向急电!共军主力正在城内大肆扩红,标语贴满街道,看来是要在此地建立根据地!”通讯兵的声音带着一丝发现猎物的兴奋。

指挥部里,几位敌军将领围在地图前,脸上露出了“果然如此”的神情。

“哼,红军到底还是流寇习性,打下一地就想盘踞一地!传令下去,各部加快合围速度,务必在扎西将共军主力一举歼灭!”指挥官的手掌重重拍在标着“扎西”的位置上。

一道道命令被发出,原本还在谨慎搜索的敌军各部,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从四面八方向着扎西蜂拥而去。

电台里充斥着催促行军、协调包围圈的命令,喧嚣而急促。他们仿佛已经看到,将红军主力堵在扎西这座小城里的“大好前景”。

扎西城外,山林间。

九团的战士们早已按照洛千雪事先的部署,占据了城外几处险要的隘口和山路。

他们看着远处尘土飞扬,敌军部队正如潮水般涌来,脸上非但没有惧色,反而露出一丝“鱼儿上钩”的了然。

“团长,敌人先头部队已经进入一号伏击区!”

“好!按计划,给他们来个‘热烈欢迎’,但记住,打一阵就撤,梯次掩护,把他们往预设路线引!”九团长沉着下令。

很快,激烈的枪声在扎西外围炸响。

九团的战士们打得极其“逼真”,依托有利地形,给急于合围的敌军先头部队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和伤亡。

这更加深了敌军的判断,红军主力果然在此,正在拼命阻击,掩护扎西城内的部队!

然而,就在敌军指挥官调集更多兵力,准备发起总攻,将这股“顽强”的红军一口吃掉时,九团的阻击却如同潮水般退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