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她竟然这么懂赤水之战?(1 / 2)
质疑声、反对声如同潮水般涌向刘雅丽。
她孤立地站在中间,感觉那些目光如同实质的针,刺得她浑身疼痛。
她知道这个命令听起来多么荒谬,多么不近情理,甚至像是指挥官失去了理智。
她看着一张张激动、困惑、甚至带着愤怒的脸庞,这些都是和她并肩作战、信任她、将生命交付给她的同志。
她多么想告诉他们真相,告诉他们历史的轨迹,告诉他们只要按照这个“剧本”走,最终就能跳出绝境,走向胜利。
但她不能,她只能咬着牙,承受着所有的质疑和不理解。
“这是命令!”刘雅丽提高音量,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不颤抖,显得更有力量,尽管内心早已溃不成军,“没有为什么!战略层面的考量,我现在无法向诸位详细说明!但我以我的党性保证,这个决策是为了整个红军的生存和最终的胜利!执行命令吧!”
她搬出了“党性”和“战略考量”这两个沉重而又模糊的大帽子,试图压住所有的反对声音。
会议室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指挥员们面面相觑,眼神中充满了失望、不解,甚至是一丝怀疑。
他们看着刘雅丽,这个曾经带领他们取得过胜利,但又刚刚让他们遭遇惨败的年轻最高指挥,感觉她变得如此陌生和固执。
彭委员死死地盯着刘雅丽,胸膛剧烈起伏,最终,他什么也没说,猛地一拳砸在桌子上,转身走了出去。
其他指挥员见状,也只能无奈地摇头,陆续沉默地离开。
命令,终究是命令。
尤其是在这支部队里,尤其是在刘雅丽目前仍是中央任命最高指挥的情况下。
直播间的弹幕也炸开了锅,比会议室里的争论更加直接和激烈:
“我靠!又来?雅丽姐魔怔了吗?”
“这是什么操作?我完全看不懂了!”
“刚刚死了那么多人,又要回去?这不是让战士们的血白流了吗?”
“是不是因为上次渡河损失大,这次想证明自己?”
“楼上别瞎猜!雅丽姐肯定有她的道理!历史上就是四渡赤水啊!”
“狗屁道理!历史是历史,现在是现在!情况根本不一样了!”
“支持雅丽姐!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我相信她!”
“战士们太可怜了,要被这样来回折腾……”
刘雅丽瞥了一眼弹幕,心中更是乱麻一团。支持与反对,理解与谩骂,交织在一起,让她几乎要崩溃。
部队在一种极其压抑和困惑的气氛中,进行了短暂的休整。
基层的战士们虽然不明就里,但指挥员们的沉重脸色和“再次准备渡河”的传言,让所有人都感到一种山雨欲来的不安。
赤水河的噩梦还未散去,新的恐惧又笼罩上来。
就在这时,通讯员急匆匆地跑来,带来了最新的敌情通报:
“报告!紧急情报!敌军正从南北两个方向加速向遵义合拢,川军部也在西面蠢蠢欲动,敌人的包围圈正在快速形成!预计最快两天后,先头部队即可抵达遵义外围!”
这个消息,如同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许多人心中残存的侥幸。会议室里刚刚勉强压下去的质疑声,再次隐隐响起。强敌环伺,留给他们的时间和空间都不多了。
然而,听到这个情报,刘雅丽在短暂的紧张之后,眼中反而闪过一丝近乎偏执的“果然如此”。
历史似乎又在按照她熟悉的剧本上演了!敌军合围,这正是“三渡赤水”的前奏!
她不再犹豫,也不再理会任何可能出现的反对声音,立刻下达了明确的指令:
“命令全军,立即结束休整,携带所有能携带的物资,抛弃不必要的辎重,轻装简从,趁敌军合围尚未完全封闭,我们立即出发!”
“目标——赤水河渡口!第三次渡过赤水!!!”
这道命令,像一块巨石投入本就波澜起伏的湖面,在疲惫而困惑的部队中,激起了巨大的涟漪。
无数战士回头望向西面,那里是赤水河的方向,是他们不久前经历九死一生的地方,眼神中充满了恐惧、不解,以及一丝被命运反复拨弄的麻木。
夕阳下,队伍再次开拔,沉默地离开了刚刚夺回的遵义,朝着那片吞噬了无数战友的死亡之水,又一次义无反顾地走去。
前路是吉是凶,无人知晓。而刘雅丽,紧紧抿着嘴唇,走在队伍前列,她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必须按照历史走,必须……三渡赤水!
…
…
与此同时,闲着无聊刷着短视频的沈青山,正好大数据将刘雅丽推送到了他的手机上。
他皱着眉,看着屏幕上队伍悲壮西行的画面,听着刘雅丽内心那带着哭腔却又强装坚强的独白,以及直播间里关于“历史就是四渡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