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盛雪照金銮(1 / 3)

加入书签

楚国虽处乱世,但对文臣重视历来高于武将,朝政宽松,往常都是三日一小朝,十日一大朝。年节例假,更是早早放群臣回乡省亲,只留少数京城官员负责朝野运转。

可如今除夕年夜将至,朝野上下却无一丝松懈,文武群臣更是战战兢兢。前段时日,先是因为凉凰公主引发几次大朝,和亲之事刚了。三皇子赫连铮异军突起,丞相白麟掀起嫡系之争,让楚国朝野陷入一片霜寒,人人如履薄冰。今日又不知何故,太子以储君之尊,召集百官议事。

繁琐大朝接连而至,文武百官心中没有不满。寻常古玩美玉生意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楚国这一局,赢了是一辈子的荣华富贵,输了就一无所有,连命都保不住,谁敢怠慢。

百官阶梯前一位户部老官员走得十分吃力,靠在栏杆上,望着前方的将乱未乱,却暗潮汹涌的楚国金銮大殿,喘息道:“山雨欲来风满楼啊。”

另外一名同为户部的官员扶住了他,不想在这个关口因为迟到一时半刻而受人权炳,拉着他缓慢前行,在尽头处看到那位楚国备受诟病太子。属于白麟一脉的他轻轻低头,声音因为畏惧而有些发颤,“是黑云压城城欲摧。”

都说楚国文人乃栋梁之才,可齐家治国平天下。然而风暴过境,苍天大树也能连根拔起,何况他们这些树下徐徐野草。

楚国大朝,就在这一片紧张肃穆的氛围中开始。

楚帝还是坐在他那张独一无二的椅子上,看着下方早已不受自己控制的群臣,无悲无喜。只是把头转向太子赫连觞,开始为这场大朝定调,“太子今日召集群臣,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吗。”

赫连觞昂首出列,合礼道:“启禀父皇,今日儿臣召集群臣,乃是为了封君一事。”

楚国封君制积弊多年,但却尾大甩不掉,一直是楚国心病。如今太子赫连觞骤然提出,大殿里原本紧绷的气氛,再一次拉满。

大殿中的眼睛或明或暗都看向太子赫连觞,嘘声静气,等待着他的下文。

赫连觞也未辜负众人的期待,转头看向群臣,冰冷审视的目光不似帝王胜似帝王,朗声道:“总所周知,楚国开国之初,对于封君封地,向来是依照法家商君所言,各当其时立法,制令各顺其地。实行各地昌盛,法不相同,一地一法。”

赫连觞顿了顿,目光渐渐发冷,群臣依旧沉默着,等待着他亮出刀子。

“可如今,楚国之中,有一位封君,将治下封地弄得民不聊生,百姓怨声载道。今日请大家来就是议一议,该如何处置这位封君。”

虽未登基,但太子赫连觞已有一国之君的风范。一字一句,掷地有声。

百官面面相觑,不知道赫连觞指的是谁。楚国封君一直是支持太子登基的强力后援。夺嫡在即,太子违背常理对自己的势力下手,怎么想都透着古怪。

安静许久,方有一名吏部官员出列,道:“封君之事,楚庭只收岁币,历来不多问,更别提处置,太子此举会不会管的太过。”

虽是质疑,但唯唯诺诺的声音听着便透着一股底气不足。

赫连觞甚至没看他一眼,只是冷冷道:“封君为恶,楚庭自然有责任从中干预。难道你要本太子放任封地治下百姓过着苦不堪言,水深火热的日子而不闻不问。”

这番挟大义的慷慨言辞立即辩的那名吏部臣子哑口无言。

一旁白麟微微开口,不大的声音问过群臣心中疑惑。

“楚国封君甚多,不知道太子说的是哪一位。”

白麟开口,朝野上下再一次肃穆,等待着这对师徒的交锋。

太子赫连觞瞥了一眼安静站在白麟身边的赫连铮,那个位置他无比熟悉。

在未夺得太子之位前,站在白麟身边的,是他……

“当然是……”赫连觞凝视着自己师尊,眼神绝然无情,因为情分已尽,不必留情。

无论是他,还是她。

他缓缓开口,杀意凛然,吐出一个惊人名字,令朝野震动。

“长孙丹阳郡封君,赫连汐。”

赫连铮骤然抬头,不可置信,就连楚帝,脸色也十分难看。牵扯皇族家事,百官更是心惊胆颤,一时间谁也不敢开口。

三公主赫连汐,楚国开国以来,最特立独行的存在。当年丹阳郡长孙一族涉嫌一桩大案,为表清白,主动上书请求楚帝派遣一名皇子到丹阳郡担任封君,已示自己没有不臣之心。只不过出身长孙一族贤妃娘娘肚子不争气,生下的是一名女儿。

然而长孙一族不忧反喜,男尊女卑之下,赫连汐这种小女孩在他们眼里最容易掌控不过。何况往常公主成年后,大多数都是远嫁他国,到时封地自然又回到自己手中,不用担忧被皇族长期割据。因此打了一手好算盘的长孙一族,不留余力上书,请求楚帝让赫连汐继任丹阳郡封君。

楚国历来没有女子担任封君的先例,但长孙一族迫切恳求之下,楚帝和朝野上下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