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2章 还记得吉林的陆厅长吗?药材基地多多益善!(月票加更)(3 / 4)
除了他,最年轻的也都是四十几岁了。
今天东北的这群研究员参观了这边的研究所,基本上是把这边研究的方方面面的都了解了一遍。
他们感觉这里面只有方言的那个研究所是最神秘的。
里面居然只是生产,研究的地方不开放给他们参观,怎么说他们都算是一个系统的,不能算是外部人员,结果其他地方都可以给他们看,就是方言那边没人看到任何研究项目和研究人员。
只有生产线在活跃,就像是一个只知道赚外汇的部门似的。
当然这么想其实也没啥错。
方言目前确实主要目标是放在赚外汇上面的。
主要是因为国家这会儿也是非常需要外汇的。
方言就是跟着政策需求在走。
他和其他人想法不一样,他认为只有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部门,才有价值,特别是中医要发展就要让自己能够给国家赚钱才行。
说话间到了食堂,赵锡武特意让大师傅加了两个硬菜,一盆红烧肘子,一碗溜肥肠,都是东北人爱吃的。
李建国看到肘子上泛着油光的肉皮,眼睛顿时亮了,搓着手笑道:“赵院长太客气了!我们长春食堂可好久没见这么实在的菜了。”
众人坐下后,赵锡武让大家动筷子,先吃再聊别的。
王松也没客气,拿起筷子先夹了块肥肠,品尝后说道:“还是京城的厨子会做,这火候掌握得,比沈阳老字号的还地道!”
其他人对菜品也是相当满意。
赵锡武见状招呼他们多吃点。
等到大家都吃了一会儿,一旁张岚才对方言说起的合作的事儿。
她放下筷子,擦了擦嘴角,看向方言的眼神带着几分认真:
“方主任,您和吉林那边有合作,不知道对我们黑龙江那边的道地药材有想法吗?”
方言一听,这不光是要合作方子和渠道,还要提供原材料?
不过这是好事儿啊,药材基地越多才越好呢,黑龙江地处东北寒温带,黑土肥沃、气候独特,孕育了许多品质优良的道地药材。
不过他没有急着答应,而是询问道:
“张同志是怎么个想法?复刻吉林那边的合作模式?还是已经有你们自己具体的想法了?”
张岚说道:
“方主任要是不嫌弃,我们想走个‘错位合作’的路子……”
方言点头:
“愿闻其详。”
张岚看了看在座其他人,目光扫过已经盯着自己的李建国,然后她说道:
“李所长他们吉林的人参、鹿茸是王牌,我们黑龙江就不凑热闹了,但论起寒地药材的‘野性味’,我们有三样宝贝,吉林那边未必比得过。”
她掰着手指算起来,声音清亮了几分:
“第一是雪蛤油,咱大小兴安岭的中国林蛙,蛰伏期比吉林的长四十天,输卵管里的胶质更稠,去年检测过,氨基酸含量比国标高17%。您这儿研究恶病质要补精血,这东西比鹿胎更温和平补,适合长期用。”
“第二是刺五加,”她话锋一转,眼里带着点自豪,“黑龙江的刺五加长在海拔八百米以上的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