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泽畔遇仙踪,少年怀壮志(3 / 4)
声音透过盔胄传来,带着金属般的质感,带着考校的意味问道,“你看这蔡州城,守得住吗?”
孟之继握着长枪的手紧了紧,枪杆上的缠布已被他手心的汗濡湿。他仔细打量着城头的动静,又望了望城周干涸的护城河,脆生生的声音里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义父,金军已是强弩之末。城头士兵面有饥色,甲胄不齐,连旗帜都快扛不动了。护城河早已见底,这城,守不住。”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只是他们背靠绝境,怕是会拼死顽抗。不如暂缓攻城,先断了他们的粮道,再以疲兵之计耗着,不出三日,敌军自乱。”
孟珙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抚着胡须笑道:“好小子,看得通透。为父也是这个意思。”他扬手一挥,“传令下去,全军后撤十里,围而不攻,只派游骑截断城西粮道!”
“是!”传令兵策马而去,宋军阵列有条不紊地后退,留下一片空旷的战场,更显蔡州城的孤立无援。
孟之继松了口气,手心的汗终于凉了下来。这是他第一次跟随义父出征,虽自幼熟读兵书,真到了沙场之上,心头还是免不了发紧。
孟珙见他神色,笑道:“怎么,怕了?”
“不怕!”孟之继挺起胸膛,下巴微微扬起,“只是觉得……这城破之后,不知又有多少人要家破人亡。”
“乱世之中,身不由己。”孟珙的声音低沉了些,“金国肆虐中原百年,多少百姓死于他们刀下?如今覆灭,也是天道轮回。你要记住,我们挥刀不是为了杀戮,是为了让更多人能活下去。”
孟之继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将这番话记在心里。
接下来的两日,宋军按兵不动,只每日以弓箭骚扰,消耗城中守军的精力。金军几次想冲出城来抢夺粮草,都被游骑杀了回去,城中的炊烟日渐稀少,绝望的气氛在蔡州城上空弥漫。
第三日清晨,城头上忽然一阵骚动。一名金军将领披甲执刀,在城头大喊:“宋将听着!某家乃金国骠骑将军完颜烈!敢不敢与某家阵前斗将?若某家输了,这蔡州城拱手相让!若某家赢了,尔等速速退兵!”
宋军阵中一片哗然。这完颜烈是金军有名的悍将,据说能力敌千军,此刻提出斗将,显然是想做最后一搏。
孟珙眉头微皱,看向身边的将领:“谁愿出战?”
几名老将对视一眼,正要出列,却听孟珙又道:“之继,你去。”
此言一出,众将皆惊。副将连忙劝阻:“将军,公子年纪尚幼,那完颜烈凶悍异常,恐有不测!”
孟之继也愣住了,抬头看向义父,眼中满是惊讶。
孟珙却摆了摆手,目光落在孟之继身上,语气坚定:“沙场之上,年纪从不是借口。他既敢提斗将,便要让他看看,我大宋少年也不是好惹的。之继,你不是常说,枪法已练得熟了吗?今日便让为父看看你的本事。”
他看向孟之继腰间的龙纹玉佩,叮嘱孟之继:“这是你生母留下的,带着它,别怕。他们在看着,也会护佑你。记住,枪是死的,人是活的,临敌之时,心要静,眼要准,手要狠。”
孟之继握紧玉佩,冰凉的触感从掌心传来,仿佛给了他无穷的力量。他翻身下马,又重新翻上,动作虽略显生涩,却透着一股不屈的韧劲。
“末将孟之继,请战!”
长枪一抖,枪尖直指城头,少年的声音清亮,穿透了两军的喧嚣,落在每个人耳中。
完颜烈在城头见出战的竟是个半大孩子,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宋将无人了吗?竟派个黄口小儿来送死!”
他翻身跃下城头,翻身上马,手中大刀一挥,朝着孟之继冲来,口中狂吼:“小儿,某家送你归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