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铁轨东向与暗夜密使(1 / 3)

加入书签

    第84章:铁轨东向与暗夜密使(第1/2页)

    “开拓者二号”蒸汽机车的成功,不仅是一场技术的胜利,更是一剂强心针,注入了西秦上下的血脉。钢铁巨兽的轰鸣声,仿佛在宣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一个不再受制于畜力与天时的时代。

    扶苏站在西都城楼上,远眺着城外那条不断向东延伸的马拉轨道基址,心中激荡难平。蒙恬与李默分立两侧,一人目光如炬,似已见千军万马沿铁轨奔腾;一人神色沉静,脑中却在飞速运转着下一步的技术蓝图。

    “李卿,”扶苏开口,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开拓者’既成,我西秦便有了驰骋西域的铁蹄。然,中原局势瞬息万变,刘邦虽败于彭城,却未伤根本;项羽虽胜,却失尽关中民心。我们……不能再等了。”

    李默微微颔首:“殿下所言极是。蒸汽机车虽成,然欲使其成为战争利器,尚需时日。当前之务,乃是将铁路向东推进,直至阳关,乃至玉门。如此,一旦中原有变,我军可朝发夕至,控扼河西走廊。”

    蒙恬抚掌道:“正合我意!我已命王焕在阳关一线加固城防,广设棱堡。若铁路通至阳关,则我军机动、补给皆不受限,进可攻,退可守!”

    “然则,铁路所过之处,需征调民夫、耗费钢铁,恐再引朝中非议。”扶苏沉吟道。

    李默淡然一笑:“殿下可还记得‘格物示强’之效?铁路本身,便是最好的说服。臣建议,即日起,开放西都至宣威段铁路,许百姓免费乘坐三日。让他们亲眼看看,这铁马如何载人运货,日行百里而不疲。民心所向,便是大势所趋。”

    扶苏眼中一亮:“准!”

    三日后,西秦境内第一条正式运营的客运铁路开通。百姓扶老携幼,争相体验。当蒸汽机车拉着数节载满人的车厢,平稳而有力地行驶在铁轨上时,欢呼声震天动地。此前对“格物”持保留态度的周青等老臣,在亲自乘坐之后,亦面色复杂,再也无法说出反对之词。

    与此同时,格物院深处,另一场革命正在酝酿。

    李默站在一座巨大的、由砖石和水泥构筑的地下掩体前。掩体内部,灯火通明,数十名工匠正在组装一台结构更为复杂的机器——基于“开拓者”经验优化而来的“雷霆三型”蒸汽机,但其输出功率和稳定性远超前者。

    “老师,‘雷霆三型’若能成功,不仅可用于牵引更重的列车,亦可驱动大型机床,甚至……用于矿山排水、工厂动力。”苏珩在一旁汇报,语气中充满期待。

    李默点头,目光却投向掩体另一侧几个被帆布覆盖的庞然大物:“‘铁甲车’项目进度如何?”

    “回老师,首辆原型车底盘已焊接完成,正在进行装甲挂载测试。动力系统暂用‘雷霆三型’,传动和转向机构仍在优化。预计三个月内,可进行初步行驶试验。”

    李默沉默片刻,低声道:“加快进度。中原……不会给我们太多时间。”

    他心中清楚,彭城之战后,楚汉之争将进入更为残酷的相持阶段。刘邦退守荥阳,依仗敖仓之粮与项羽周旋;而项羽虽勇,却陷入后勤与多线作战的泥潭。这个僵局,正是西秦最好的发展窗口,但也可能是最短的窗口。

    就在西秦紧锣密鼓推进内部建设之时,一队风尘仆仆的骑士,趁着夜色,悄然抵达了西都。

    他们并非商旅,也非流民,而是来自汉王刘邦麾下的密使。为首者,是一位名叫陈平的中年文士,面容清癯,眼神深邃。

    扶苏在行宫偏殿秘密接见了他们。陈平不卑不亢,呈上刘邦的亲笔绢书。信中,刘邦语气恭谨,称扶苏为“殿下”,自称为“臣”,极力赞扬扶苏在西域的仁政与赫赫武功,并对咸阳伪朝(指胡亥、赵高)及项羽的暴行大加抨击。最后,委婉提出“愿与殿下东西呼应,共讨国贼,匡扶秦室”的意愿。

    扶苏看完信,面色平静,将信递给一旁的蒙恬与李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