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赵俣的高招(2 / 4)
丽一朝一时的产物,而是贯穿了整个高丽王朝的始终。从王建建国,到高丽灭亡、朝鲜王朝建立,奴婢制度始终是维系其社会运转的核心支柱,即便朝鲜王朝建立后,奴婢制度也并未消失,只是逐渐从“世袭奴婢”向“官奴婢”“私奴婢”分化。
直到十九世纪末,随着朝鲜王朝的衰落与近代化浪潮的冲击,奴婢制度才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瓦解。
奴婢真正意义上的彻底解放,则要等到二十世纪初,朝鲜半岛进入近代社会后,这套延续了近千年的奴隶制才最终被废除,那些世代为奴的人,才真正摆脱了奴婢的烙印,获得了作为人的基本权利。
而此刻被刘锜带来的作为向导的这些高丽奴婢,他们一生都活在这套制度的阴影里,刘锜口中“有姓、能经商、能当官”的生活,对他们而言太过遥远,他们祖祖辈辈,以及他们的子子孙孙都被这个枷锁束缚,活得不像人,更像是牲畜。
这两年,宋金交战的过程中,宋军俘虏了大量高丽将士。这主要也是因为高丽将士不甘心做金国的炮灰,所以,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果断投降,绝对不会干什么负隅顽抗的事,甚至有些高丽人还想方设法摆脱金人的控制主动来投待遇好、前景远大、地位高的宋军。
这使得宋军中现在已经有好几万高丽人了。
对于这些来投大宋的高丽人,大宋方面,不分贵族,平民,奴婢,全都一视同仁,而且,在任用方面,还会重点提拔那些表现好的高丽平民和高丽奴婢,倒是对那些高丽贵族与官僚多有控制使用的情况,一旦他们表现出不臣的情况,就是杀无赦,半点都不手软。
与此同时,大宋的监军还会对高丽平民和高丽奴婢进行政治教育,甚至会给他们举办忆苦思甜大会。
这两年,经过筛选,大宋已经筛选出来了十几个统领一级的高丽籍将领和监军,他们大多都出自高丽平民和高丽奴婢一级,只有三两个是高丽贵族与官僚阶级。
这些高丽籍的将领和监军,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忠心耿耿,在战场上敢打敢拼,是赵俣和大宋的绝对拥护者。
因为这些高丽籍的将领和监军表现得不错,赵俣还特意将他们召到东京汴梁城,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见了他们一面。
那次见面,赵俣亲自勉励了这十几个高丽平民和高丽奴婢一番不说,还将他们中一个立有先登之功的高丽奴婢赐了皇后郑显肃的“郑”姓,给他起名郑卫宋,并将自己的一个女儿嫁给了他,又将立功最多的两个高丽平民、一个高丽奴婢赐了国姓也就是“赵”姓,剩下的那些高丽籍的将领、监军也都有丰厚的升赏。
赵俣此举,让那些投降大宋的高丽人,尤其是高丽平民和高丽奴婢大受鼓舞,使得他们在投了大宋之后,积极与金军战斗,表现出来了不俗的战斗力。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大宋做这一切,是早有预谋的。
赵俣早就深知,开疆拓土,不能只凭杀戮。
若像蒙古人一样,一味靠杀戮,即便能一时征服疆土,也不过是让那片土地化作焦土,让百姓心中充满怨恨与恐惧,最终得到的不过是一个千疮百孔、难以维系的庞大空壳,而且,刀兵所至,民众必惶恐,抵抗必激烈,纵能拿下城池,亦要耗费大宋无数财力、人力,后续治理更如附骨之疽,绝非长久之计。
赵俣想要的是,朝鲜半岛彻底并入大宋的版图。
这就不能只靠蛮力了,只能使巧劲了。
经过张纯的分析,高丽的症结,正是这套贯穿高丽王朝的奴婢制度,这是其社会最深的裂痕。
超过五成五的人口是世代为奴的贱籍,他们无姓、无产、无尊严、无希望,人不如狗;四成的良人虽有户籍,却被苛税徭役压得喘不过气,稍有不慎便会沦为奴婢。
这两股力量,本是高丽社会的基石,却被高丽贵族阶层牢牢踩在脚下,心中积怨早已深似渊海,只不过他们被高丽贵族欺压得太久太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