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事往往不能随人愿(1 / 3)
苏君脑海中的画面非常热血、非常精彩,但想要在电影中完全复刻,难度远超一般的武侠电影。
宽阔的场地中,张艺谋听完苏君的大概描述后,眉头紧皱,香烟一根接一根的被点燃,其他副导演也是满脸愁容,苏君的要求太苛刻了。
刚才张若昀的发挥在他们看来没有太大瑕疵,力量感和连贯性都不错,但经过特效渲染后,总有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
国内的武侠电影非常多,他们都有一定的经验。
武侠电影中,对战的双方先放几句嘴炮,然后近身对战,一大堆花里胡哨、乱七八糟的缠斗后,双方开始开大,稍微退开一段距离,摆上几个羞耻的pose,引爆四周预埋的炸点,烟尘四起之中,反派口吐鲜血、踉跄的退后几步,正派讲上几句大道理,正常战斗就结束了。
良心的剧组后期会加一些成本五毛钱的光影特效,表明两个人是在内力对轰。
但是这部电影不行。
或者说苏君的要求绝对不是这样的,与他们的拿手好戏格格不入。
第一点,张若昀对战时的动作一定要干净利落,要那种能一剑杀人时就没必要出第二剑的感觉。
第二点,特效必须全程存在。
一个高武世界,打了半天连剑气和刀气都没有像话吗?
还有,别动不动剑气、刀气砍在地上除了激起一堆尘土外屁都没有,跟他妈小孩玩过家家一样。
剑痕、刀痕、残影、血液飞溅的场景苏君都有。
张若昀和武术演员在动作上没问题,但和后期特效的配合就差了很多,动手时的距离很难把握。
简单点来说,就是经常穿模。
“你的要求我明白,现在这个效果确实不理想,和模型呈现出来的感觉也相差甚远。”
整个导演组沉默了很长时间,张艺谋最终还是认同了苏君的想法。
“武侠和高武的区别不小,我们要尽可能在动作设计和特效上将他们明确的划分出来。”
“特效方面我再去沟通一下。”
苏君将一半的香烟扔在地上,拿起外套向布满仪器设备的特效工棚走去。
想要达成他心目中的最佳画面,特效和演员的配合至关重要,演员那里有张艺谋、于承惠在,苏君不好过多插手,他主要负责的还是特效部分。
在苏君离开后,安静的导演棚中开始陆续有人开口。
“导演,苏总描述的那个场景我也能想象到,但是现实和想象的差距太远,一部分可以通过运镜、动作拆分来实现,另外一部分想要实现就难了。”
“闪烁间斩杀三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八个机位互不干扰,特写和中景的切换间隔不能超过半秒,演员根本来不及反应。”
“还要加上眼神戏。”
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将问题列举出来,他们都知道那样的画面非常好,但实现难度真的非常大。
普通电影一秒二十帧左右,一般的特效电影也就一秒四五十帧。
但《大唐剑圣:裴旻》的一些片段要达到一秒上百帧,能想象一下细如发丝的剑气腾空而起、同时间斩在皮甲上的画面吗?
美的不像话,又难的不像话。
“继续拆分动作,原来的七十个镜头至少要拆到一百二十个。”
“于老师,你和特效组沟通一下,让他们给出剑气和刀气具体的长度,给演员的武器前面加装透明延展体,给特效预留出合适距离。”
“演员们要继续演练,尽量不要在动作上出现瑕疵。”
张艺谋揉了一把脸,开始安排后续的改进工作,这部电影真是状况频发,开机还不到十天,就停摆好几次了。
但这并不是一件坏事,要拍出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电影,一定会有很多的试错过程。
发现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我马上去安排。”
时间就是金钱,于承惠点点头,快步向场内走去,动作方面的问题前两天被解决的差不多了,现在就是不断熟练的过程了。
以眼下的情况来看,演员们不仅要熟悉动作、还要记住每一个机位的位置。
甚至脑海中要有特效渲染后的画面。
“一些细节实在无法做出来的话就上动作捕捉,在后期进行合成,你们要跟特效组好好配合,他们是专业的。”
“还有,……”
有些疲累的张艺谋长舒一口气,电影前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它们的过程就是在为后面铺路。
前期暴露的问题越多,就意味着后期的拍摄会越顺利。
“从现在开始,电影分成两组。”
“我亲自负责武戏的拍摄,外景和文戏交给你们负责,拍出来的素材晚上我要看。”
这是大制作电影和电视剧拍摄的常规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