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小花泪(23)(1 / 2)

加入书签

春燕衔泥的时候,珍珍已经背着书包上四年级了。她像极了小花,梳着齐耳的短发,眼睛亮得像浸在水里的黑葡萄,只是性子比小花活络,放学路上总爱拉着同学跳皮筋,书包上的卡通贴纸被风吹得卷了边。

这十年,黄土坡上的白杨树添了十圈年轮,张家窑里的烟火气也更稠了。小花成了县高中的语文教研组长,教案本堆成了小山,鬓角悄悄爬上了几根白发;张明远去年被调到乡中心小学当校长,每天骑着那辆半旧的自行车穿梭在各村之间,车筐里总装着给偏远教学点带的粉笔和课本。

张母的背更驼了,却还是闲不住。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烧火,珍珍的书包里总有个温热的煮鸡蛋;晌午帮着村里的孤寡老人挑水,傍晚坐在院门口等一家人回来,手里的针线从不离手,给珍珍缝补的书包带比新买的还结实。

“娘,您歇着吧,这点活我来就行。”小花傍晚回家,看见张母正蹲在院里喂鸡,裤脚沾了泥,赶紧过去扶她。

“不累,蹲蹲活动筋骨。”张母拍了拍手上的糠,看着小花手里的试卷,“又改作业到这会儿?别熬坏了眼睛。”

“快改完了。”小花笑着帮她拍掉裤脚的泥,“珍珍呢?没跟您一起回来?”

“在后面跳皮筋呢,让我先回来烧火。”张母往巷口望了望,“这丫头,跟你小时候一样,玩起来就忘了回家。”

正说着,珍珍蹦蹦跳跳地跑进来,书包往炕上一扔,就去灶房掀锅盖:“奶奶,今天做啥好吃的?”

“熬了小米粥,蒸了你爱吃的槐花馍。”张母笑着捏了捏她的脸,“快去洗手,你爹也该回来了。”

话音刚落,院门口传来自行车铃铛声,张明远推着车进来,车筐里放着个崭新的文具盒:“珍珍,看爹给你带啥了?”

珍珍欢呼着跑过去,拿起文具盒翻来覆去地看,上面印着她最爱的卡通人物。“谢谢爹!”她在明远脸上亲了口,又举着文具盒跑到张母面前,“奶奶你看!”

张母笑得眼睛眯成缝:“咱珍珍有出息,考了全班第一,该得奖励。”

窑里的灯光亮起来,映着一家人的笑脸。小花给明远端来洗脸水,他接过毛巾擦着脸,说起今天去山后教学点的事:“那边的土坯房漏雨,我跟公社说了,下周就派人来修,不能让娃们淋雨上课。”

“我明天把攒的教案本整理整理,给那边的老师送过去。”小花递给他一碗粥,“他们缺资料,这些旧的还能用。”

张母在一旁听着,往珍珍碗里夹了块槐花馍:“你们俩啊,就知道操心别人的事,也顾顾自个儿。明远的咳嗽还没好,小花的肩膀总疼,都当回事点。”

一家人说着话,窗外的月光爬上炕沿,把这寻常的夜晚铺得暖暖的。谁也没料到,一场意外正悄无声息地靠近。

那是个周三的清晨,下着蒙蒙细雨。张母送珍珍上学,走到巷口的石板路时,一个穿夹克的小伙子骑着摩托车从拐角冲出来,车速快得像阵风。张母下意识地把珍珍往身后拉,自己却被摩托车的后视镜刮了一下,踉跄着往后倒,重重摔在石板路上。

“奶奶!”珍珍吓得尖叫起来,扑过去想扶她,却看见张母的腿以奇怪的姿势扭着,疼得脸色发白,说不出话。

小伙子慌了神,跳下车想扶,却被赶来的邻居拦住:“别碰她!快叫救护车!”

小花接到电话时正在上早自习,讲台上的《岳阳楼记》刚讲到“先天下之忧而忧”,手机在口袋里震动,看到是邻居王婶的号码,心里咯噔一下。

“小花!你娘出事了!在巷口摔了!腿动不了了!”王婶的声音带着哭腔。

小花手里的粉笔“啪”地断了,全班同学都愣住了。她深吸一口气,对班长说:“自习课自己读课文,我去去就回。”说完抓起包就往外跑,高跟鞋在走廊里敲出急促的响。

赶到医院时,张母刚从拍片室出来,躺在病床上,右腿打着临时固定,额头渗着冷汗。明远已经到了,正跟医生低声说着什么,看见小花,眼圈红了:“医生说右腿股骨骨折,得做手术。”

“怎么会这样……”小花扑到床边,握住张母的手,她的手冰凉,还在微微发抖。

“不怪人家娃……”张母喘着气,拉着小花的手,“是我自己没站稳……别为难那小伙子,他也不是故意的。”

小花鼻子一酸,眼泪掉了下来。这就是她的婆婆,自己疼得快晕过去,还在替别人着想。

手术做了三个小时,张母醒来时,右腿已经打了厚厚的石膏。小花守在床边,给她擦汗、喂水,明远则跑前跑后办手续,联系护工。珍珍被惠娥接回了家,临走时趴在床边哭:“奶奶你快点好,我再也不贪玩让你送了。”

张母摸着孙女的头,笑着说:“傻丫头,奶奶没事,等好了还给你梳辫子。”

术后的日子,小花几乎把家搬到了医院。早上五点起来给学生上早自习,七点赶去医院换明远回家备课,中午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