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大纲92(2 / 4)

加入书签

阔的海洋,天空是淡紫色的,云层间隐约可见悬浮的环形山脉。

“大气成分:氧气含量21%,二氧化碳0.03%,适合人类呼吸!”寻路者号的传感器数据让主控室沸腾。谢今禧看着画面中摇曳的外星植物,突然想起女儿小时候画的“外星花园”——原来,孩子的梦想,真的能照进现实。

星门守护者

寻路者号成功抵达“新生”星球的消息,让人类文明进入了“星际预备时代”。各国开始筹备载人探测计划,火星基地的规模扩大了三倍,地球深海实验室旁建起了“星核石保护中心”,而谢今禧的《星际回响》展览也从线上搬到了线下,在全球100个城市设立展厅,每一处展厅的中央,都摆放着按1:1复刻的“星门”模型——模型的能量纽带由无数普通人捐赠的“梦想胶囊”组成,胶囊里装着孩子们对星际未来的画和成年人的愿望纸条。

然而,平静之下暗流涌动。就在载人探测器“开拓者号”即将发射的前一周,火星基地的能量同步装置突然遭到不明黑客攻击——晶体的监测数据被篡改,星核石的能量输出参数被恶意调整,若不是谢昀庭的团队及时发现,后果不堪设想。“攻击源头来自地球某个私人科技公司,他们想窃取星门技术,独占新生星球的开发权。”谢昀庭调出黑客的追踪数据,脸色凝重,“他们还试图策反基地的工程师,幸好有人及时向我们举报。”

谢长晏立刻召开联盟紧急会议,提出“星门守护者计划”:由各国派出精英宇航员和科学家组成护卫队,24小时驻守火星晶体与地球星核石所在地;同时,开放星门技术的基础数据,让全球科研机构共同参与技术优化,从根本上杜绝“技术垄断”的可能。“文明的进步,从来不是靠独占,而是靠共享。”谢长晏的话让联盟成员纷纷点头。

谢今禧主动申请加入火星遗迹的护卫队。每天,她除了协助监测晶体能量,还会在遗迹旁的临时画室里作画——她画护卫队成员巡逻的身影,画晶体在不同时段的光芒变化,画深夜里透过舷窗看到的银河。这些画作被实时传回地球,成为“星门守护者”系列展览的内容,无数人被守护者们的坚守打动,纷纷报名成为“星际志愿者”,参与基地的后勤保障和技术支援。

一天深夜,谢今禧在遗迹旁写生时,突然发现石墙上的纹路又有了新变化——原本静态的“星门”图案,竟出现了一条通往“新生”星球内部的地下通道标记。她立刻通知谢昀庭,两人带着探测设备进入遗迹深处,在通道尽头发现了一间密室:密室中央摆放着一个水晶容器,容器里装着淡绿色的液体,液体中漂浮着一颗种子——种子的形状,与谢今禧女儿画的“星际友谊树”果实一模一样。

“这是古代文明留下的‘生命种子’!”谢长晏通过通讯器激动地说,“他们不仅给了我们星图,还为我们准备了在新生星球生存的礼物。”经过检测,种子能在多种环境下生长,其根系能净化土壤,叶片能释放抗菌物质。当谢今禧将种子的影像通过展览分享给全球时,一个来自非洲的小女孩在留言中写道:“我要和妈妈一起种一棵这样的树,让地球和新生星球都开满花。”

开拓者的启航

载人探测器“开拓者号”发射的那天,火星基地与地球同步举行了盛大的启航仪式。谢今禧作为“文明传承大使”,亲手将那颗古代文明的“生命种子”和女儿画的“星际友谊树”画卷,放进了探测器的“文明胶囊”里。谢昀庭站在发射台旁,与父亲谢长晏隔空拥抱——谢长晏因身体原因无法前往火星,但他会在地球研究院全程指挥任务。鱼灼音则带领深海团队,负责实时调节星核石的能量输出,确保星门稳定。

“开拓者号,这里是地球指挥中心,星门已开启,允许进入。”谢长晏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来,带着一丝沙哑却充满力量。探测器缓缓驶入光门,舱内,五名来自不同国家的宇航员看着窗外流动的星雾,眼中闪烁着光芒——他们中,有曾驻守国际空间站的老将,有研究外星生命的科学家,还有一位是谢今禧的女儿谢星遥,她继承了母亲的艺术天赋,同时也是一名天体物理学家,负责记录新生星球的生态数据。

“妈妈,我看到‘新生’星球了!”谢星遥的声音透过直播传遍全球,镜头里,淡紫色的天空下,绿色的草原延伸至远方,海洋泛着晶莹的蓝光,环形山脉的阴影里,能看到古代文明留下的石屋遗迹。当探测器平稳着陆,宇航员们走出舱门,踩在柔软的外星土壤上时,谢今禧在火星基地的观景台泪流满面——她想起多年前,女儿第一次画火星时,曾问她:“妈妈,我们真的能在星星上散步吗?”如今,梦想已成真。

宇航员们首先在着陆点种下了那颗“生命种子”。令人惊喜的是,种子接触土壤后,短短几小时就发芽抽枝,长出了嫩绿的叶片。谢星遥用画笔记录下这一过程,画面通过直播传回地球,无数孩子在屏幕前欢呼:“它活了!我们的树活了!”随后,宇航员们开始搭建临时基地,安装生态监测设备,采集土壤和水样——初步检测结果显示,新生星球的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