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大纲67(3 / 4)

加入书签

“长情槐”的种子已经长出了细小的芽,航天模型上的油漆依旧鲜亮,“万物语”翻译器还能正常使用,飞行书包设计图上的字迹依旧清晰,一家人的合照里,笑容依旧温暖。

喜欢七零军嫂,挺着孕肚搞科研请大家收藏:七零军嫂,挺着孕肚搞科研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咱们再埋一个新的吧,”谢昭蘅看着孩子们,眼里满是期待,“把这十年的故事都装进去,让后代们知道,咱们的‘长情’,一直在延续。”孩子们用力点头,开始准备新的时光胶囊。里面放了谢念槐从非洲带回来的“长情槐”种子,谢今禧从太空站带回来的槐花粉,谢昀庭升级后的“万物语”翻译器,谢思槐新设计的飞行书包图纸,还有一张全家福——照片里,老槐树和“承安”槐枝繁叶茂,谢家人站在树下,笑容灿烂,身后,是满院的槐花香。

新的时光胶囊被埋在老槐树和“承安”槐之间,谢思槐在石板上刻下“2063年春,长情永继”。刻刀划过石板时,他忽然发现,两棵树的根须已经在地下紧紧缠绕在一起,像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爸,你看!”谢思槐惊呼,谢昭蘅蹲下身,看着缠绕在一起的根须,笑着说:“它们也在守护彼此,就像咱们一家人一样。”

风过处,槐花香漫开来,老槐树上的银镯子叮当作响,像是在为这个新的约定祝福。远处的护城河潺潺流淌,带着满院的槐花香,流向更远的地方。而谢家的故事,也像这两棵槐树一样,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枝繁叶茂,代代相传,在时光里绽放出最温暖、最坚韧的光芒,永不褪色。

根须在地下紧紧缠绕的模样,被谢念槐用相机定格下来。她将照片洗出来,贴在《小院春秋》最新的一页,旁边补了行字:“树知相护,人懂相守,长情便是如此。”彼时她已年过五十,鬓角染了霜,却依旧习惯在研究间隙往小院跑,有时蹲在两棵槐树下,看蚂蚁沿着树干爬,能看半个钟头——像极了当年胡新芳坐在窗边望树的模样。

这年秋天,谢思槐带着他的“槐花导航”飞行书包团队,拿下了国际航天技术创新奖。颁奖台上,他特意展示了书包里的“槐花记忆”模块,屏幕上老槐树与“承安”槐的影像缓缓展开,伴着他的声音:“这两棵树教会我的,比任何公式都重要——所谓导航,从来不是找路,是记住来时的根。”台下掌声雷动,镜头扫过观众席,谢今禧擦着眼角,屏幕里她身后的空间站舷窗,正映着地球的轮廓,像极了老槐树叶上的露珠。

颁奖结束后,谢思槐第一时间赶回小院。他刚落地,就看到谢昀庭蹲在槐树下,“万物语”翻译器屏幕亮着。“哥,你看,”谢昀庭招手让他过来,屏幕上跳着一行字:“老槐说,今天的风里有非洲的味道,是念槐回来了?”话音刚落,院门口就传来汽车喇叭声——谢念槐果然从非洲回来了,后备箱里装着满满当当的东西:给谢长琴带的非洲木雕,给林致远的手工工具,还有给孩子们的槐花香皂,最底下压着一包用牛皮纸裹着的“长情槐”种子,纸上还沾着非洲草原的泥土。

“这次在肯尼亚,看到农户们用咱们的技术种出槐花,比什么都开心。”谢念槐坐在院里的石凳上,喝着谢长琴端来的槐花茶,“有个老奶奶拉着我的手说,她孙女现在能上学了,学费全靠卖槐花。我就想起当年王大叔家的孩子,这日子啊,真是越传越甜。”她掏出手机,给家人看肯尼亚槐树林的照片:漫山遍野的白色槐花,树下孩子们追着蝴蝶跑,远处的茅草屋上,挂着用槐花串成的装饰,像一串串小灯笼。

正说着,谢今禧的视频电话打了进来。她刚结束空间站的任务,脸上还带着疲惫,却难掩兴奋:“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槐花号’模块要搭载新的实验设备了——是用‘承安’槐的木材纤维做的隔热材料,轻便又耐高温!”她对着镜头展示样品,浅棕色的材料上,还能看到淡淡的槐木纹,“以后在太空,也能带着家里的树‘工作’了。”谢长晏坐在轮椅上,凑到镜头前,声音有些沙哑却有力:“好,好啊,咱们的树,也能上太空了。”

夜里,小院难得聚齐了人。谢昭蘅坐在主位,看着眼前的孩子们,忽然说:“明天,咱们去给胡阿姨扫扫墓吧,顺便把肯尼亚的槐花香带给她。”大家都点头应下。第二天一早,一家人带着槐花束和新烤的槐花饼,来到槐树下的墓地。胡新芳的墓碑上,刻着一朵小小的槐花,旁边是鱼灼音写的字:“此处有槐,岁岁留香,此处有情,代代相传。”谢念槐把槐花束放在墓碑前,轻声说:“奶奶,您看,咱们的‘长情槐’都种到非洲去了,以后还会种到更多地方。”风掠过树梢,落下几片槐树叶,轻轻盖在墓碑上,像一声温柔的回应。

从墓地回来后,谢昀庭接到了保护区的紧急电话——可可西里发现了几只受伤的雪豹幼崽,需要他带着“万物语”翻译器去帮忙。他立刻收拾行李,灰灰的曾孙——一只通人性的小狼,紧紧跟在他身后。“你留在家里,等我回来给你带雪山上的石头。”谢昀庭摸了摸小狼的头,小狼却叼着他的衣角不肯松口。谢念槐笑着说:“让它跟着吧,说不定还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