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大纲65(3 / 4)

加入书签

着月光,像条银色的带子。老槐树上的银镯子偶尔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像在应和他们的话。

第三章:年轮里的长情

又是十年过去,谢念槐成了农业大学的学生,主攻生态种植。她改良的槐花品种,花期比普通槐花长了半个月,被命名为“长情槐”。

谢今禧的飞行书包已经能载着人飞越护城河。她带着谢念槐的弟弟谢思槐,在老槐树上空盘旋:“你看那片云,像不像爷爷种的麦田?”谢思槐趴在书包上,指着树下的人群笑:“姑姑,你看奶奶又在给游客讲时光胶囊的故事啦!”

谢昀庭成了动物保护协会的会长,他的翻译器能和濒危动物“对话”,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保护它们。灰灰已经成了狼群的首领,每年春天都会带着狼群来小院看看,像在回家。

鱼灼音和谢长晏搬进了县城的新家,却依旧每天回小院。胡新芳已经走了,临终前,她握着鱼灼音的手说:“把我葬在槐树下,我要看着这树年年开花。”

孟沅也老了,却依旧每天来小院打扫。她给老槐树装了智能灌溉系统,手机上能看到每片叶子的湿度。“你看这数据,跟当年胡阿姨照顾树时一模一样。”孟沅给鱼灼音看手机,屏幕上的曲线像跳动的脉搏。

谢昭蘅的农场成了国家级示范基地,包装上的老槐树插画换了谢念槐画的新版,树下多了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正是谢念槐小时候的模样。“今年的‘槐花香’点心,销售额破了千万。”谢昭蘅给鱼灼音看报表,眼里的光像当年第一次卖菜时一样亮。

林致远和谢长琴搬进了小院,守着老槐树过日子。林致远退休后,在院里搭了个小 workshop,给孩子们做玩具。谢长琴则开了个线上课程,教网友做槐花糕点,学员遍布全国。

这天,谢念槐带着新培育的“长情槐”树苗回来,准备种在老槐树旁边。“这是用老槐树的种子培育的,以后就能长出一片槐树林了。”谢念槐挖坑时,铁锹碰到了个硬东西——是当年埋时光胶囊时,谢昀庭铺的石板,上面的字已经被风雨磨得浅了。

“咱们再刻一行吧。”谢思槐递过凿子,“就写‘2043年春,长情未了’。”

夕阳下,一家人围着新树苗站成圈。谢念槐扶着树苗,谢思槐填土,鱼灼音和谢长晏浇水,林致远和谢长琴修剪枝叶,孟沅在旁边记录数据。老槐树上的银镯子在风里叮当作响,像在唱一首古老的歌。

远处的护城河潺潺流着,带着满院的槐花香,淌向很远很远的地方。树下的时光胶囊静静躺着,像个沉默的承诺,等着被百年后的人挖开,看看这些平凡又珍贵的日子,是怎样像树一样,长得又高又壮,结出满树的甜。

而那棵老槐树,还在院里站着,枝桠伸向天空,根须扎进土里,把“长情”二字,刻进了每一圈年轮里,刻进了每一缕花香里,刻进了一辈辈人的日子里,永不褪色。

第四章:银镯响时槐花香

谢思槐考上航天中学那年,老槐树的枝桠已经够到了二楼的窗台。他背着谢今禧亲手改装的“少年版”飞行书包,在院里练习悬停,书包尾翼上的“长情”二字,被阳光晒得发亮。

“慢点!别碰着太奶奶种的月季!”谢念槐从实验室回来,手里捧着个培养皿,里面是她新培育的紫色槐花,“这是给爷爷的生日礼物,要让它在寿宴上开花。”

谢昭蘅的六十岁寿宴办得热闹。院里搭起了凉棚,挂满了谢思槐用飞行书包吊上去的红灯笼。林致远带着机床厂的老伙计们,用槐木做了张长桌,桌面刨得光滑,能映出天上的云。“这木头沉,能传三代。”林致远摸着桌沿笑,谢长琴正在摆碗筷,闻言嗔他:“就你嘴贫,孩子们还等着吃你做的槐木砧板压的面条呢。”

鱼灼音和谢长晏坐在主位,看着满院的晚辈。谢今禧带着航天局的同事来助兴,他们带来的全息投影设备,把老槐树的年轮投射在墙上,一圈圈都是故事:2023年的暴雪,2033年的时光胶囊,2043年种下的“长情槐”……

谢昀庭牵着灰灰的狼孙——小家伙通人性,脖子上系着红绸带,正乖乖趴在桌下。“它爷爷灰灰去年走了,走之前还来院里绕了三圈。”谢昀庭的翻译器里传出模拟的狼嗥,带着温柔的调子,“它说,要像爷爷守着老槐树那样,守着咱们家。”

孟沅推着轮椅上的谢长晏——谢长晏前年犯了腿疾,走路不太便当了,却依旧精神矍铄。“社区医院新装了你的智能诊断系统,”孟沅给鱼灼音递过杯槐花蜜水,“现在老人看病,在家就能测心率,数据直接连到医院,比当年方便多了。”

寿宴上,谢念槐揭开培养皿,紫色的槐花缓缓绽放,引得一片惊叹。“这花不仅好看,还能提炼精油,安神助眠。”她给每位长辈递了瓶小精油,瓶子是林致远用槐木做的,上面刻着“长情”二字,“这是用老槐树的花粉培育的,算起来,还是它的‘孙辈’呢。”

喜欢七零军嫂,挺着孕肚搞科研请大家收藏:七零军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