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大纲61(3 / 4)

加入书签

子,把观测点的气象数据共享给村民。村民们围着他们,听着数据解读,脸上满是期待。“有了这些数据,咱们再也不怕暴雪冻坏庄稼了!”一位村民握着谢长晏的手,激动地说。

谢昭蘅则在农场里忙着种草莓苗,谢昀庭跟在后面,时不时跟地里的蚯蚓“聊”两句,问它们土壤的湿度够不够。谢今禧骑着飞行书包,在农场上空盘旋,检查着每一个大棚的情况,尾翼划过天空,留下一道浅浅的痕迹。

胡新芳和谢长琴在厨房里忙活,蒸槐花糕、熬槐花蜜粥,香味飘得满院都是。廊下的石桌上,放着陈默之前送来的相册,里面夹着新拍的照片——有观测棚的夜景,有孔明灯升空的瞬间,还有村民们围着谢长晏听数据的模样。

屋檐下的冰棱早就化完了,青石板上的水痕也干了,老槐树上冒出了嫩绿的新芽。远处的护城河边,有人在放风筝,笑声顺着风飘过来,和院子里的说话声、厨房里的锅碗瓢盆声混在一起,成了春天里最热闹的歌。

胡新芳坐在廊下,看着满院的生机,忽然朝屋里喊:“长琴!你看那棵新种的柳枝,芽都冒出来了!”谢长琴探出头,笑着点头:“是啊,等夏天就枝繁叶茂了,到时候咱们在树下摆张桌子,喝茶聊天,多舒服。”

阳光透过老槐树的枝桠,洒在地上,形成细碎的光斑。鱼灼音从村里回来,手里拿着村民送的鸡蛋,走到老槐树下,摸着粗糙的树干,忽然想起那句“人间烟火,即是永恒”。她抬头看着家人忙碌的身影,嘴角扬起笑容——原来永恒,就是这样一天天的暖日子,一代代的好传承,像老槐树的根,扎在土里,也扎在每个人的心里。

槐下春声·续:根芽深处的暖

四、草莓田里的小插曲

清明前后的风里已经带了软乎乎的暖意,谢昭蘅种的草莓苗冒出了细碎的白花,星星点点开在翠绿的叶子间。这天一早,她就带着工人在田里搭防虫网,塑料网展开时带起的风,吹得田埂上的蒲公英轻轻晃。

“昭蘅姐,你看这苗叶尖有点卷,是不是缺水了?”一个年轻工人指着几株草莓苗,语气里带着担忧。谢昭蘅蹲下身,指尖碰了碰土壤——湿润度正好,再看叶子背面,藏着几只小小的蚜虫。她刚要说话,谢昀庭背着翻译器跑过来,手里还攥着个玻璃罐:“姐,我问过田埂上的瓢虫了,它们说愿意来帮忙吃蚜虫,就是怕防虫网拦着进不来。”

谢昭蘅看着弟弟认真的模样,忍不住笑:“那咱们在防虫网底下留几个小口子,让瓢虫能钻进来,不过得盯着点,别让麻雀趁机进来啄草莓。”谢昀庭立刻点头,找了剪刀在网边剪了几个手指宽的小口,还蹲在旁边跟路过的瓢虫“叮嘱”:“你们吃完蚜虫别乱跑啊,后面还有草莓果等着长呢。”

正忙活时,孟沅骑着电动车过来,车筐里放着个便携式监测仪:“昭蘅姐,婶让我来测测土壤的酸碱度,说是最近草莓要坐果,酸碱度得调到6.0左右才好。”她把监测仪的探头插进土里,屏幕上很快跳出数字——5.8,差了一点。“得撒点草木灰调调,”孟沅说着,从车筐里拿出一袋早就准备好的草木灰,“婶说这个是去年烧秸秆攒的,纯天然,比化肥好。”

两人正撒着草木灰,忽然听见田边传来孩子的哭声。跑过去一看,是隔壁村的小宇,手里攥着个空篮子,草莓叶子撒了一地。“怎么了?”谢昭蘅蹲下身,帮他擦了擦眼泪。小宇抽噎着说:“我想摘草莓给奶奶吃,结果不小心摔了一跤,篮子也坏了……”

谢昀庭赶紧从兜里掏出颗水果糖,递给小宇:“别哭啦,我们给你摘新鲜的草莓,再找个新篮子。”谢昭蘅也点头,带着小宇走进田里,挑了几颗红透的草莓放进新篮子里:“拿回去给奶奶吃,以后想吃草莓就跟我说,别自己偷偷跑进来,田里有沟,容易摔跤。”小宇捧着草莓,眼泪还没干就笑了:“谢谢昭蘅姐,谢谢昀庭哥!”

等小宇走了,孟沅看着他的背影,笑着说:“咱们这草莓以后要是熟了,不如搞个采摘园,让村里的孩子来体验体验,也能多份收入。”谢昭蘅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还能让孩子们认识农作物,比在课本上学有意思多了。”

五、老槐树下的时光胶囊

立夏那天,阳光格外好,老槐树的叶子长得郁郁葱葱,投下大片的阴凉。胡新芳一早就在院子里忙活,把去年埋时光胶囊的地方扫得干干净净——去年秋天埋的胶囊,说好今年立夏挖出来看看。

“长晏,你去把铁锹拿来,轻点挖,别把胶囊碰坏了。”胡新芳指挥着谢长晏,谢今禧和谢昀庭围在旁边,眼睛里满是期待。孟沅拿着相机,准备记录下挖胶囊的瞬间,谢长琴则在石桌上摆了几个盘子,里面放着刚做好的槐花糕。

铁锹刚挖下去没一会儿,就碰到了硬东西。谢长晏放慢动作,小心地把土拨开,一个蓝色的塑料胶囊露了出来,上面还贴着去年写的标签——“谢家的时光”。“挖出来啦!”谢昀庭兴奋地喊,伸手就要去拿,被谢长琴拦住:“慢点,先把土擦干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