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宋士波(2 / 2)
,依旧十分镇定的说:“如何,你可信了?”
颜染见她如此淡定,暗暗自疑:难道真是自己忘记什么了?她苦苦的在脑海中搜寻过往的记忆。
星光火石之间,她的灵光一闪而过。当年孟鸢离世之际,除了那本传世的兵书,还留给她一把银锁佩饰,嘱咐她要随身佩戴。前世她以为银锁与那本传世兵书有关,可是反复摸索之下并无所获。后来她身死,那把银锁也不知流落到哪里去了。
眼下这个铜钥,莫不是那打开银锁的钥匙?颜染思及至此,立刻从颈间将那贴身的银锁轻轻取下。
张氏见颜染竟从颈间取下了一只精巧的银锁,心中大定,轻声催促道:“还不赶紧试试能不能打开?”
颜染小心翼翼的将那把铜钥捣进银锁之中,轻轻一扭,只听得一声清响,那银锁竟如蚌壳一般裂出一条细细的缝隙来。
原来那银锁竟是内置中空,颜染将那银锁徐徐打开。那银锁之中赫然出现了一张小像,那画了小像的纸已然泛黄。
颜染见那小像由细眉笔勾勒而成,笔法娴熟、画技流利,认出正是母亲孟鸢亲笔所书,鼻中一酸,不免落下泪来。
只见那小像中的男子星眉剑目、挺鼻薄唇,玉树凌风、器宇不凡。与母亲孟鸢竟有三五分相像。
虽然颜染从未见过孟知儒本人,然而乍看到此像,一股血脉相承的熟悉与亲切感铺面而来。她几乎可以认定,这就是张氏所说的三舅孟知儒。
颜染心中一松,看向张氏的目光已然柔软。
“张姨,请受染儿一拜!”颜染款款的给张氏福了一礼,这一礼敬的真心诚意。
“我与你的母亲虽无血脉之亲,却实与嫡亲姐妹并无半点不同。染儿你不必如此多礼。”张氏连忙起身避开。
“你三舅近些年来改名换姓,靠科举入仕,过得着实不易。他本与你父亲同朝为官,三年前调任凉州。”张氏说道。
“不过你不必担心,他很快即将任满三年。届时,他会调回京城,你们很快就会见面。染儿,澈儿尚且年幼,易遭人哄骗。此事关系甚大,你切记不可向旁人提起,连澈儿也不可提及半分。你可明白?”张氏话锋一转。
经历了前世的种种,而今颜染当然明白这个秘密有多重要,她点头应诺。
眼下颜染被颜铭远令黑衣人击杀,处境十分的危险。然而她心知张氏目前对此并无办法,而她的三舅舅还远在千里之外的凉州,鞭长莫及。纵然说与张氏听,也只不过徒增烦恼罢了。于是她按下此事闭口不提。
“科举入仕,三年前调任凉州……”颜染在口中喃喃说道。这些零散的信息在她的脑中不断的旋转,逐渐拼凑出一个模糊的影子来。
“难道三舅舅就是现任凉州刺史宋士波?”颜染悚然一惊,面色惨白,冷汗从额间不断的沁出。
“你竟也听过你三舅舅的名号?”张氏不料颜染竟然听说过宋士波的大名,十分惊喜。
可是她看颜染的面色不对,又轻声问道:“可是有什么不妥之处?”
颜染心道:可是有大大的不妥。难怪当年张氏死后,舅舅一直并未出现。
凉州刺史宋士波出身江南苏州的一个布衣人家,其父乃当地的一个教书先生。据说他自幼聪颖好学、饱读诗书。
他十六岁才刚刚参加最简单的童生考试。然而自此开始,凡遇考试必得魁首,很快便一鸣惊人。
相传当年宋士波参加殿试,当今圣上看他相貌俊美,本想要点他做探花郎。只是他才华横溢,远胜其他两位考生。圣上纠结了半天,怜惜他的才华,最后还是点了他做状元郎。
盛传大殿之上,皇上还笑问宋士波与宋玉是什么关系,感叹宋家的儿郎皆是貌比潘安、芝兰玉树。甚至有传言,皇上有意招宋士波为爱女福安公主的驸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