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恐作乱(1 / 2)

加入书签

刘沂怒极,但到底形势逼人,只得先暗自忍耐住,脑子里飞速思考着对策。

却听得“嗖”地一声,一支箭羽划破长空,直中胸口,刚刚还在叫嚣着的刀疤汉应声倒地。

其余匪寇面面相觑,还未反应过来之际,数秒间又是几发箭羽,精准地诛杀了诸人。

真是杀人不见血啊!刘沂大惊,这就是小说里常说的神箭术吗?!

“别动我,不然我就杀了她!”用刀把持着阿慈的那个头目往后退了几步,恶狠狠地说道。

宋钰面色一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拉满弓弦,不到一秒,箭中额头,那头目瞬间目眦尽裂、倒地身亡了。

小粉团急忙跑进刘沂的怀里,抑制已久的恐惧和泪水顷刻间喷薄而出,刘沂连忙蹲下搂紧了孩子,众人心里皆一阵后怕。

一旁的宋钰在确认妻女安全后,拖起尚未咽气的刀疤汉便开始拷问。

“你们是从哪里来的?”

“北境匈奴……”

“胡说!北境军日夜严守以待,有李将军坐镇,便是一只苍蝇也放不进来!”

宋钰见他还不老实,冷笑着把玩手中锋利的箭刃。

刀疤汉一下子就怂了起来,战战兢兢地答道:“我们一伙人原是广陵的地痞,两个月前突然被集结起来,让我们舞刀弄枪地骚扰周边封国和州郡。”

广陵?广陵离长安极远,骑马的话最快也需要整整两个月的光景,这么大老远跑过来……宋钰蹙着眉,心道京郊重幾竟然有此流寇,一路上接壤的州府竟无一察觉吗?

“是何人指使的?”

“我们不知,只是按吩咐行事,连去哪都是事先通知好的。”

怪哉!怪哉!宋钰觉得此事透着极大的古怪。

“那你们已经去过哪些地方了?”

“我们一伙人一开始在广陵西边打转,后来奉命先后骚扰了临淄、昌邑、洛阳,直到来到了平州,听闻平州有一处平鞍山,景色秀丽,最受富贵人家喜欢……几个兄弟就想着劫谁不是劫,便自作主张地来到了这里……”

宋钰沉吟深思,自广陵城一路北上,必得穿过楚王辖地,问道:“彭城可去否?”

“不曾,不曾,我们绕过楚地而行的。”

都这么大老远来打劫了,偏偏最近的彭城不去……宋钰思索片刻,心思百转了千回,忽地想起半年前御史大夫荀光上书《削藩策》,上陈诸侯的罪过,请求削减封地,收回旁郡,之后没过多久陛下便下诏,削减楚王东海郡、赵王河间郡作为惩罚,而最近一个月,陛下与群臣商议,隐隐有降诏削夺吴王刘彼豫章郡、会稽郡之意……

而这流寇不早不晚地恰好两个多月前自广陵城起,广陵是吴王所辖中心,彭城又是楚王所辖境内的腹中重地,二者彼此互不叨扰,倒真是有默契!

“安乐,我们回长安!”宋钰蹙着眉头,意识到此事非同小可,便勒令众人连同俘虏一同带回长安。

刘沂安抚完阿慈后,看见宋钰一番动作,心中已然有了猜测。

还好自己记性好,算算时间,想来应该是发展到了原书中提到的“诸侯之乱”。书中并未详细提及此次战乱如何解决的,不过是后来梁武帝闲谈论政时有提过的。

作为现代文科高材生,刘沂很清楚,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之间矛盾的爆发是不可避免的。

马车上一番休息后,回到公主府已是月上梢头。

“侯爷,此事非同小可,必要细细琢磨一番,万不可心急!”

“公主说的是,”宋钰脸上浮现出从未有过的严肃之色,“吾欲上书陈情,将此事的来龙去脉清清楚楚告知陛下,届时还请公主助臣上达天听!”

“那是自然。”刘沂点点头应和道。

此场纷乱虽然最终是获得胜利的,但因着自己穿书一事,改变了些许因缘际会,朝廷能提前预知战机,想必能有所准备,百姓因战争所受流离纷乱之苦也能结束的更快些!

又见宋钰将刘沂请进自己院落的堂屋,摊开一卷大梁舆图,随即仔细绘制勾勒了起来。

“公主天资聪颖,吾还有一请。”

“侯爷请讲!”

宋钰也不客套,直截了当地说:“前不久不小心听得公主对阿慈的一番教诲,身为男儿,更应当乃心王室、保家卫国!吾翌日还欲陈情陛下,如若真祸起萧墙,是否应战?但公主也知道,吾一介武夫不令辞藻,因而想请公主帮忙润色一二。”

刘沂没料到当日与小粉团的那一番闲谈竟被宋钰记在了心里,既然人家已经开了口,还对自己很是尊敬,那这忙自然是能帮得的,正好也发挥自己文科生的作用!

宋钰自是将自己所了解的和有所推论的娓娓道来。

“诸侯王国尾大不掉,严重影响了大梁的经济发展和政权的安全。天下人都明白一个道理,削藩是早晚的事,否则一定会酿成大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