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黑猫的传说(2 / 4)
,无人知晓,唯有那夜夜从废院中传出的猫叫,如同亡魂的哀嚎,诉说着一段被尘封的恐怖往事。
时光荏苒,二十年光阴如流水般逝去,李家宅院早已荒芜不堪。
杂草丛生,藤蔓攀附着残垣断壁,将整座院子包裹得如同一个巨大的绿色坟墓。
村中人提起此地,无不色变,绕道而行,连最顽劣的孩童也不敢在此嬉戏。
老人们坐在村口晒太阳时,总会压低声音,讲述着那晚棺材被挖开的恐怖场景,以及那具消失的尸体。
他们说,每逢月圆,院中便有黑影游走,绿光闪烁,那是厉鬼在寻找替身。
更有人说,曾亲眼看见一只通体漆黑的猫,蹲在枯井边,对着月亮无声地嘶吼,那声音,与李承安死前的惨叫一模一样。
然而,就在这人人避之不及的凶宅,竟迎来了新主人。
那是一位名叫陈默的年轻画家,他性格孤僻,厌倦了城市的喧嚣,慕名来到这偏远山村,寻求创作的灵感。
他不知晓此地的禁忌,只觉得这破败的院落古意盎然,斑驳的墙壁和扭曲的梁木,正是他画布上最理想的素材。
他用极低的价格租下了院子,不顾村人的劝阻,执意住了下来。
陈默初来时,一切尚算平静。
他白天支起画架,描绘着断壁残垣的沧桑,傍晚则在院中生火做饭。
他养了一只普通的狸花猫,取名“阿花”
,作为这荒凉生活中的唯一伴侣。
阿花活泼好动,常在院中追逐野鼠,倒也给死寂的院子添了几分生气。
然而,自他入住的第三夜起,怪事便悄然生。
那夜,陈默被一阵异样的声响惊醒。
那声音并非来自院外,而是从院内的枯井方向传来,是一种缓慢而持续的抓挠声,指甲刮过石头的“滋滋”
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听得人头皮麻。
他壮着胆子,提着油灯走向井边,灯光下,井口的石板纹丝不动,周围也无任何足迹。
他正欲转身,眼角余光却瞥见石板边缘的缝隙中,似乎有几点微弱的绿光一闪而逝。
他心头一紧,再定睛看时,却什么也没有。
他安慰自己是眼花,可那抓挠声却如影随形,整夜萦绕在耳边。
更诡异的是,他现阿花变得异常。
它不再活泼,整日蜷缩在角落,眼神呆滞,偶尔会对着枯井的方向出低沉的呜咽,浑身毛炸起,仿佛看到了什么极度恐惧的东西。
陈默试图靠近它,它却猛地跳开,躲进床底,无论怎么呼唤也不肯出来。
陈默的画作也受到了影响。
他本想画一幅《月夜废院》,可画到一半,画布上却不受控制地多出了一个巨大的、燃烧着的绿色眼睛,那眼睛的轮廓,与他梦中所见的黑猫之眼惊人地相似。
他惊恐地撕毁画布,可第二天,同样的眼睛又出现在新的画布上。
一种无形的恐惧,如同藤蔓般缠绕上他的心头,他开始怀疑,这座院子,是否真的如村人所说,被某种古老而邪恶的存在所占据。
陈默的恐惧在第七个夜晚达到了顶点。
那晚,月圆如盘,清冷的光辉洒满废院,将一切影子拉得细长而扭曲。
他本已疲惫不堪,勉强入睡,却被一阵凄厉的猫叫惊醒。
那叫声不似寻常猫叫,尖锐、悠长,充满了怨毒与痛苦,仿佛是从地狱深处传来。
他猛地坐起,心脏狂跳,只见窗外,一道浓得化不开的黑影正蹲在枯井边缘。
是那只黑猫。
它比陈默想象中要大得多,体型如一头小豹,通体漆黑的毛在月光下泛着金属般的光泽,仿佛能吸收所有的光线。
最令人心胆俱裂的是它的眼睛——两团幽绿的火焰在黑暗中熊熊燃烧,瞳孔深处,竟隐约映出一个人脸的轮廓,那轮廓扭曲、痛苦,带着无尽的怨恨,与陈默在老照片上见过的李承安有七分相似。
黑猫缓缓转过头,绿眸直直地盯向陈默的窗户。
就在目光相接的瞬间,陈默感到一股刺骨的寒意从脚底直冲头顶,全身血液仿佛瞬间凝固。
他想移开视线,却现自己被那目光牢牢吸住,动弹不得。
黑猫的嘴无声地张开,露出尖锐的獠牙,喉咙里出低沉的、非人的咕噜声,那声音如同古老的咒语,每一个音节都敲打在他的灵魂上。
陈默的脑海中突然涌入大量破碎的画面:一个少年在雨夜中痛苦地挣扎,七窍流血;沉重的棺材盖被无形的力量推开;冰冷的泥土被利爪刨开;最后,是一只黑猫,从黑暗的泥土中钻出,它的皮毛上沾满了暗红的血和黑色的泥土,绿眼在黑暗中闪烁着诡异的光……
“啊!”
陈默终于出一声撕心裂肺的惨叫,猛地从床上滚落,冷汗浸透了衣衫。
他瘫坐在地,大口喘着气,窗外的黑影和绿光已然消失,但那股深入骨髓的寒意和脑中残留的画面却挥之不去。
他低头看向自己的手掌,惊恐地现,掌心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