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黑猫的传说(1 / 4)

加入书签

夜色如墨,浓稠得仿佛能吞噬一切光亮。

月光被厚重的云层遮蔽,只偶尔从缝隙中透出一丝微弱的银辉,洒在村口那棵老槐树上。

树影婆娑,枝干扭曲如鬼爪,在风中轻轻摇曳,出沙沙的响声,仿佛低语着某种古老的秘密。

村中静得出奇,连平日里此起彼伏的犬吠也消失无踪,唯有风穿过破败屋檐的呜咽,像是谁在暗处啜泣。

就在这片死寂中,一道黑影悄然掠过。

它轻盈得如同没有重量,踏过泥泞的小路,却未留下一丝痕迹。

那是一只黑猫,通体漆黑,毛在微弱的光线下泛着幽暗的光泽,宛如最深的夜。

它的眼睛是两团燃烧的绿火,幽幽地亮着,仿佛能穿透黑暗,直视人心最深处的恐惧。

它停在一座荒废已久的院落前,院门半塌,门轴锈迹斑斑,出刺耳的“吱呀”

声。

黑猫侧耳倾听,似乎在捕捉着什么,随即轻巧地跃过门槛,消失在院内。

这座院子曾是村中富户李家的宅邸,如今却成了无人敢进的凶宅。

传闻二十年前,李家少爷暴毙,死状极惨,全身青紫,七窍流血,像是被无形之手扼住咽喉。

更诡异的是,他下葬后不久,坟墓竟被挖开,棺材盖不翼而飞,尸体也不知所踪。

自那以后,每到月圆之夜,便有凄厉的猫叫声从这院中传出,如泣如诉,闻者毛骨悚然。

村中老人说,那是黑猫作祟,是厉鬼的化身。

它专挑阳气弱、心怀怨念之人下手,引诱他们走向死亡。

黑猫在院中踱步,每一步都带着一种诡异的韵律。

它停在一口枯井前,井口被一块沉重的石板覆盖,石板上刻着模糊的符咒,早已被风雨侵蚀得难以辨认。

黑猫蹲伏下来,绿眸直勾勾地盯着石板,喉咙里出低沉的咕噜声,像是在召唤什么。

突然,井底传来一阵细微的抓挠声,仿佛有东西在石壁上爬行,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

黑猫的耳朵微微抖动,尾巴高高竖起,如临大敌。

就在这时,石板边缘的泥土开始松动,几缕黑如蛇般从缝隙中钻出,缓缓向上蔓延,缠绕上石板的边缘——那头,竟与二十年前李家少爷下葬时的式一模一样。

二十年前的那个雨夜,李家宅院灯火通明,却透着一股令人窒息的压抑。

李家少爷李承安,年方二十,生得俊朗,却性情乖戾,平日里对下人苛刻,对长辈也少有敬意。

那晚,他本与几位狐朋狗友在书房饮酒作乐,谈笑风生。

然而,酒过三巡,他忽然脸色大变,捂住胸口,出一声凄厉的惨叫,随即倒地抽搐,口吐白沫,双眼翻白,七窍渗出暗红的血丝。

仆人们慌作一团,急忙请来郎中,可郎中把脉之后,脸色惨白,只说“邪祟侵体,回天乏术”

,便匆匆离去。

李承安的死状极尽诡异,全身皮肤呈现出一种不自然的青紫色,仿佛被毒物侵蚀,而他的指甲缝里竟嵌着几缕黑色的猫毛。

更令人不解的是,他临死前,手指死死抠住书桌一角,指腹被磨得血肉模糊,似乎在极力抓住什么。

仆人清理现场时,现他紧握的右手掌心,竟被指甲划出一道深痕,血迹干涸后,隐约组成一个扭曲的“猫”

字。

这字迹如同诅咒,烙印在所有目击者的心头,无人敢再细看。

李家为他操办了盛大的葬礼,棺材选用上等楠木,棺盖厚重,钉了七七四十九枚长钉,以镇邪祟。

下葬那日,天色阴沉,细雨如丝,送葬队伍行至半路,突然狂风大作,吹得纸钱漫天飞舞,如同黑蝶乱舞。

抬棺的脚夫说,他们分明感觉到棺材越来越沉,仿佛里面不止一具尸体,而是一种活物在挣扎。

下葬后,李家请来道士做法,道士在坟前布下符阵,口中念念有词,最后却脸色凝重地告诫李家主人:“此子怨气深重,恐难安息。

若见黑猫绕坟,切莫靠近,否则祸及全家。”

李家主人虽心存疑虑,但为求心安,仍重金酬谢道士,并在坟前立下石碑,刻上镇邪符咒。

然而,这一切都未能阻止悲剧的重演。

下葬第七日,村中老猎户起早进山,路过李家坟地时,惊恐地现坟墓已被挖开,棺材盖不翼而飞,露出黑洞洞的棺腔。

更骇人的是,棺材内空空如也,李承安的尸体竟不翼而飞,只在棺底残留着几道深深的抓痕和一滩未干的、散着腥臭的黑色液体。

老猎户吓得魂飞魄散,跌跌撞撞跑回村中报信。

自此,李家宅院再无人敢住,成了村中公认的凶地。

而关于黑猫的传说,也如同瘟疫般在村中蔓延开来——有人说,是黑猫钻进了尸体,借尸还魂,化作了厉鬼;有人说,是李承安生前虐杀过一只黑猫,死后被猫魂索命;更有人说,那黑猫本就是坟地的守护灵,因李家少爷的暴戾之气惊扰了它,才降下此等灾祸。

真相究竟如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