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成国公回家歇着去吧(1 / 3)

加入书签

李邦华一路揣摩着圣意,刚踏入宫门,远远便瞧见乾清宫丹陛前,两个身着蟒袍的身影正候着。

其中一人身形微胖,局促不安地搓着手,是成国公朱纯臣。

而另一人,则让李邦华心头猛地一跳——竟是英国公张维贤!

只见这位世袭罔替、与国同休的三朝老臣,身形佝偻得厉害,昔日魁梧的骨架如今仿佛只撑起了一袭空荡荡的蟒袍。

他脸色灰败,眼窝深陷,即便在初夏的暖风里,似乎也在抑制着轻微的寒颤,由一名小太监小心翼翼地在一旁虚扶着胳膊。

皇帝竟然把这位据说已病入膏肓、久不视事的老国公都惊动了?

莫非……

陛下终于失了耐心,要挥刀砍向这盘根错节的勋贵集团了?

他挥去心中疑虑,脸上迅堆起恰到好处的笑容,快步上前,拱手道:“英国公,成国公。

二位倒是早到了。”

张维贤和朱纯臣显然也早瞧见了他,正等着他过来,连忙回礼,面露诧异之色。

“李部堂。”

张维贤身为国公之,资历最深,率先开口试探,

“您也是奉召而来?不知……陛下今日突然相召,所为何事?部堂可曾听闻什么风声?”

他一边说,一边眯着眼仔细打量着李邦华的神色,试图从中找出些许端倪。

李邦华心中暗忖:连你英国公都不知道,我哪能知道?

他苦笑一声,拇指捻了捻袖口,摇头道:“国公爷说笑了,陛下心思,岂是臣等所能妄测?下官也是刚刚接到口谕,一路还在琢磨呢。”

他话锋微转,试探着看向一旁的朱纯臣,

“成国公可知晓一二?”

朱纯臣比起张维贤显得更沉不住气些,他搓了搓手,又似乎觉得不妥,将手背到身后,眉头微蹙:“不瞒部堂,本公也是一头雾水。

陛下近日似乎并无涉及中军、后军都督府的紧要公务……”

他说着,声音低了下去,和张维贤交换了一个眼神。

皇帝这段时间的心思全在那神秘的南山营和新政上,对他们这些勋贵,可以说是不闻不问,不理不睬!

这突然把尤其是病重的老英国公都拎到宫门口候着,这架势,由不得他们心里不七上八下,暗自嘀咕是不是哪里的烂账被掀开了盖子。

就在三人心思各异,气氛微妙之时,忽听宫道另一端传来一阵略显急促的脚步声。

三人不约而同,循声望去,只见襄城伯、京营总戎李国桢正提着蟒袍下摆,几乎是半跑着赶来,满头大汗也顾不得擦,脸色惶急,呼吸急促,显然是临时被急召,一路紧赶慢赶过来的。

看到李国桢这副模样,再联想到他的职位,宫门口的三人瞬间恍然大悟!

京营!

皇帝这是要对京营那块烂泥塘动手了!

张维贤和朱纯臣当下脸色一变。

完了!

完了!

京营那摊子烂事,他们岂能不知?

喝兵血、吃空饷、占役虚兵……

哪一桩哪一件他们没沾过边?

自己屁股底下也不干净!

陛下这是要借题挥,彻底清算吗?

两人只觉得后颈背嗖嗖地冒着凉气。

李邦华长吁一口气。

原来是京营的事!

陛下总算没有因为有了南山营而忘了那个烂摊子!

对于那支战功赫赫、装备精良的南山营,朝廷是针插不进水泼不入,是彻彻底底的皇帝私兵!

他这个堂堂兵部尚书,至今都没踏进过张家湾大营半步,兵部的一切敕令,对南山营来说屁都不是。

这早已让他如鲠在喉,却又无可奈何。

谁叫那是皇帝用内帑养的呢?

如今陛下将目光转回京营,虽是棘手无比的难题,却是正经的朝廷兵务!

总比被完全排除在陛下的军事体系之外要强!

李国桢气喘吁吁地赶到近前,见到这三位大佬竟然都在,也是一愣,随即如同找到了主心骨,一边慌忙见礼一边心下稍安。

太好了!

天塌了,有三位大佬顶着!

四人一时无话,气氛尴尬。

过了片刻,当值太监悄无声息地出现,扫了他们一眼,尖细的嗓音打破了沉默:“几位爷,人都齐了?陛下等着呢,请随咱家来吧。”

说着,便转身引路,将各怀鬼胎的四人引入了乾清宫偏殿。

殿内,朱启明早已等候多时,负手立于窗前,阳光在他身后勾勒出一道看不清神情的身影。

四人正准备行礼,朱启明忽然转过身,抬手制止:"都来了?赐座!

“谢陛下。”

四人依序在太监搬来的绣墩上坐下,小心翼翼地搁了半边屁股,腰板挺得笔直。

朱启明踱步到英国公张维贤面前,目光扫了这风烛残年的老人一眼,温声问道:“老国公,你久掌中军都督府,可知如今京营额设官军几何?实有员额又几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