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东江经略孙传庭(2 / 2)

加入书签

没有太多繁文缛节,众人默默开始进食,暖食下肚,方才觉得缓过劲来。

朱启明喝了两口汤,放下碗,目光先投向略显拘谨的沈世魁。

“诸位先生,今日殿上纷扰,有一件迫在眉睫的边患,尚未及深议。

东江镇之事,朕在张家湾时,沈副将已具实奏报。

情势之危急,远寻常题奏所言。

沈副将,你且将东江现状,再与诸位阁老、部堂详细分说一番,也好让诸位先生知晓,朕为何心急如焚。”

沈世魁立刻放下筷子,起身抱拳:“末将领旨!

回诸位阁老、部堂:毛帅不幸罹难后,东江镇实已到了存亡绝续的关头!

绝非仅是粮饷短绌、器械不足这般简单!”

他目光扫过凝神倾听的众臣:“皮岛上,群龙无,诸将离心。

陈继盛总兵虽勉力支撑,然威望不足,难以服众。

"其中最堪忧者,乃毛帅义子刘兴治,手握兵权,桀骜不驯,近来频繁召集心腹密议,怨望之言日盛,恐有铤而走险之念!”

“军中缺粮已至极处,军士每日只得稀粥一碗,甚至以树皮、草根、皮革充饥,冻饿而死者不计其数!

"军心涣散,怨声载道。

建虏细作趁机大肆活动,蛊惑人心。

末将离岛时,已是谣言四起,一触即!

"若朝廷再不施以雷霆手段,派重臣、运粮饷弹压安抚,东江镇数万军民,恐非溃散,即生内变投虏!

"届时,我大明数年经营之海上长城顷刻崩塌,建虏尽得水师之利,则登莱、天津乃至朝鲜,门户洞开,后果不堪设想!”

沈世魁这番话,让在场众人神色凛然。

他们这才明白,为何陛下刚刚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朝争,连饭都顾不上吃就要立刻召集他们商议此事。

袁可立轻叹一声,放下碗筷:“陛下,老臣虽已离任登莱数年,然深知东江情状确如沈副将所言,复杂无比,非强干之臣持重权不能整顿。

"毛文龙在时,已显尾大不掉之势,今其骤亡,乱象必生。

刘兴治之辈,若无制约,叛乱恐在旦夕之间!

此绝非危言耸听!”

“袁卿所言极是。”

朱启明微微颔,目光随即转向孙传庭:

“正因情势危急,寻常迁延程序已不可行。

朕在张家湾,已与孙传庭详议东江方略。

伯雅,你所言‘快、准、狠’三字,及整军、肃奸、联朝、扰虏之策,正合朕意,亦是当前唯一破局之法。”

他没有问孙传庭“你当如何”

,而是直接肯定了他的方略。

随即,他看向内阁和兵部、户部的官员,快下达旨意:

“即刻拟旨:设立东江经略府,总览东江镇及协调朝鲜事务一切军民政务。

擢升孙传庭为右佥都御史,加兵部侍郎衔,赐尚方剑,出任东江经略,全权处理东江事宜!”

“沈世魁,加衔副总兵,辅佐孙经略,戴罪立功!”

“着户部、兵部,限三日内,优先调拨粮草五万石,饷银十万两,火药三千斤,棉衣五千套,以及相应军械,由孙爱卿一并押运前往东江!

沿途各州县、水师必须全力协助,不得有误!”

孙传庭和沈世魁立刻跪倒在地:“臣(末将)领旨!

必竭尽全力,平定东江,以报陛下天恩!”

几位重臣,特别是袁可立,见事态确实紧急,便不再有任何疑问,纷纷起身:“陛下圣明!

臣等遵旨!”

朱启明看着孙传庭:“伯雅,方略既定,朕便不再赘言。

东江乃至辽东大局,朕就托付给你了。

望你即刻准备,启程,力挽狂澜!”

“臣,遵旨!

必不辱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