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东江经略孙传庭(1 / 2)

加入书签

两兄弟的会心一笑,权力的归属已然落定!

就在大家神经慢慢放松之际——

“咕”

一声清晰而悠长的肠鸣,极其不合时宜地从文官班列的某个角落里突兀地响起,在这落针可闻的大殿里显得格外响亮刺耳。

出声响的那位年轻给事中脸颊瞬间涨红,恨不得把脑袋塞进笏板里,身体僵直,一动不敢动。

这声来自五脏庙的抗议,让所有人一阵恍然。

是啊,从卯时初击鼓升朝,观看献俘,再到祭祀太庙,最后是这场持续了不知多久的、耗尽所有人心力的朝争……

竟是滴水未进,粒米未沾!

这几声咕咕叫,让大家顿时觉得腹中空空如也,喉干舌燥!

那股被肾上腺素压下去的疲惫和饥渴感,瞬间席卷全身。

就连几位须皆白的老臣,身形都开始微微摇晃。

御阶之上的朱启明,也轻轻动了动有些僵直的脖颈。

他仿佛是受到了那声肠鸣的启,侧过头,略带疲惫地向侍立在旁、同样精神恍惚的王承恩:

“王大伴,现在什么时辰了?”

王承恩如梦初醒,连忙躬身,恭敬回答:“回皇爷,奴婢方才听着钟鼓司的动静,怕是……已是未时正刻了。”

“未时了……”

朱启明轻声重复了一句,目光略显歉意地掠过下方一个个强打精神的臣工们,

“竟是过了这么久。

难怪……朕也觉得有些饥了。”

他这话说的轻描淡写,却仿佛一道特赦令,让不少大臣暗暗松了口气——

陛下还记得大家是肉胎凡体,需要吃饭!

旋即,朱启明振作精神:

“温体仁。”

“臣在!”

礼部尚书温体仁身形猛地一闪,跪倒在地,神采飞扬。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登基即位,承嗣宗庙,乃国之重典礼。

着你礼部,即刻会同钦天监,敬选吉日吉时,拟定仪注,务求隆重周全。

一应‘归政’、‘登基’诏书,需精心撰拟,昭告天下,并遣官祭告天地、宗庙、社稷。”

“臣,遵旨!

必戮力以赴,不负陛下重托!”

温体仁叩领命,心中开始盘算如何将这旷世大典办得风光无限,好让自己这“从龙功”

更加耀眼。

“嗯,”

朱启明微微颔,“典礼筹备期间,一应政务,仍由内阁与司礼监依常例票拟批红,送朕览决。

重大军国要务,即刻呈报,不得延误。”

此言一出,内阁几位阁老齐齐松了一口气,这至少说明新帝短期内没有清洗中枢的打算,政局可望平稳过渡。

也是,自己本来就是皇帝前些日子提拔入阁的,

然而,朱启明的话锋一转:

“然,今日殿上,咆哮御前、诽谤朕躬、几近逼宫者,亦不能姑息!

李若链!”

“臣在!”

殿外传来李若链沉稳的应声。

“将罪臣周延儒、高起潜,押送诏狱,严加看管!

待朕日后亲审!”

“遵旨!”

几名如狼似虎的锦衣卫力士立刻进殿,将面如死灰、瘫软在地的周延儒和高起潜毫不留情地拖了出去。

处理完此事,朱启明脸上露出一丝恰如其分的倦怠,挥了挥手:

“今日之事已毕,众卿想必也饥乏了。

且先退朝,各自归衙用些饭食,明日再议具体政务。”

“臣等恭送陛下!

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启明在宦官和侍卫的簇拥下,正想迈步,却仿佛忽然想起什么,目光在人群中精准地扫过:

“内阁诸位先生,六部堂官,还有……”

他略一停顿,“沈世魁,孙传庭,留下。

至乾清宫西暖阁候驾,朕尚有要事垂询。”

诸位重臣闻言齐刷刷看向沈世魁和孙传庭。

嗯?大家都在跟这个"死而复生"的先帝斗智斗勇,完全没注意到这两位小透明。

袁可立最先反应过来:沈世魁?事关东江镇?

那孙传庭又是何方神圣,好像没什么印象啊!

乾清宫,西暖阁。

朱启明并未让重臣们久等。

他换下那身沉重的朝会袍服,只着一件玄色常服,更显利落。

众人行礼后,朱启明径直走到早已备好的膳桌旁坐下,指了指旁边的几张桌子:“都坐。

王大伴,让尚膳监传膳,简单些,快些。

诸位爱卿都与朕一样,饥肠辘辘了,边吃边说。”

“臣等谢陛下赐膳!”

众人确实饿坏了,也不再虚礼推辞,依言坐下。

很快,热气腾腾的饭菜便被太监们端了上来。

说是简单,却也精致:香米饭,几样时蔬小炒,一道炖得烂熟的羊肉,一道清蒸鱼,并每人一碗鸡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