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2 / 2)
投入!”
朱启明加重了语气。
“基础建设?”
崇祯对这个词感到陌生。
“对!
就是夯实国家根基、惠及长远、能吸纳大量人力、创造财富和改善民生的工程!”
朱启明解释道,
"比如:修水利!
疏通南北漕运大动脉,修缮黄河、运河堤坝,兴修地方灌溉沟渠。
这能极大提升粮食产量和运输效率,稳定粮价,吸纳流民做工,一举多得!
"
"筑道路!
整修官道驿站,尤其是九边通往京畿、江南通往北方的要道。
道路畅通,则商旅繁盛,物资流通加快,朝廷调兵遣将、传递政令也更加迅捷!
这比把钱堆在仓库里强万倍!
"
"建工坊!
官办或官督商办,重点投资于冶铁、制盐、军械制造、纺织等关乎国计民生和军备的行业。
提升产能,降低成本,创造就业,还能为朝廷提供稳定财源和优质军备!
"
"兴屯田!
在九边和内地荒地,大规模组织军屯、民屯。
给种子、农具,甚至提供初期口粮。
让流民有地种、有饭吃、有希望!
这既能解决流民问题,又能增加粮食储备,减轻朝廷负担!”
崇祯越听眼睛越亮!
这些建议,条条切中要害,直指大明积弊的根源!
不是把钱撒出去听个响,而是把钱变成活水,去滋养、去修复这个千疮百孔的帝国肌体!
这才是真正的治国之道!
“皇兄大才!
真乃治世良方!
朕……朕茅塞顿开!”
崇祯激动得站了起来,之前的颓丧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拨云见日的兴奋和跃跃欲试。
朱启明看着兴奋的崇祯,长长松了口气,终于把这傻弟弟忽悠住了!
真怕他被人忽悠一句就大手一挥:"赏!
"
有钱不会用,没用在对的地方,还真的不如没钱。
明末,实际上是白银通缩,铜钱通胀的!
一银一铜的怪异表现,就跟交叉的绞索一般,把大明勒得两腿一伸,就这么完犊子了!
过了片刻,朱启明似乎想到什么,心中一动,在崇祯耳边又是一阵耳语。
崇祯精神一振:"还有大鱼??!
"
朱启明轻轻一笑:"那当然,如果晋地是个大鱼塘,那么我大明天下,就是汪洋大海!
不过——"
朱启明话锋一转:"现在还不是钓大鱼的时候,当务之急,你要把自己的耳目——锦衣卫,东厂这些衙门好好整顿一下,不能让人蒙蔽了视听!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