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向西南非的移民与财富之路试运行(2 / 4)

加入书签

声问他的同伴。

“肯定有!”另一个士兵兴奋地回答,“我表哥去年去了东非,来信说那里遍地都是机会。等服役期满,我也要在那里买块地。”

“安静!”军士长厉声喝道,“谁再说话,就去擦甲板!”

炮兵的装载更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两个炮兵营装备了24门最新式的克虏伯野战炮,每门炮重达一吨多,需要用特制的起重机才能吊上船。

“小心!慢一点!”炮兵少校古斯塔夫神经紧绷地看着一门火炮缓缓升起,“要是摔坏了,我们就只能用石头打仗了!”

除了人员和武器,还有堆积如山的物资需要装船。一箱箱的弹药、成吨的面粉和腌肉、医疗用品、工具、帐篷、军装、马具……清单长得似乎永无止境。

“报告!”一个满头大汗的军需官跑到特里夫少将面前,“第九号船的货舱已经满了,但还有五十箱医疗用品没地方放。”

特里夫少将皱了皱眉:“把军官舱的空间腾出一部分。在非洲,药品比舒适更重要。”

“是,将军!”

在码头一角,一群特殊的乘客正在做最后的准备。二十多名天主教传教士围成一圈,由年迈的安东尼奥神父带领祈祷。

“主啊,请保佑我们的旅程...”

“安东尼奥神父,”一个年轻的修士担忧地说,“我听说非洲的土著都是野蛮人,他们会不会...”

“不要害怕,我的孩子。”安东尼奥神父——一个六十多岁的意大利人,温和地说道,“主会保护我们的。记住,我们的使命是拯救灵魂,而不是征服土地。”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码头上的混乱逐渐变成了有序。一艘艘船只装载完毕,烟囱开始冒出黑烟。

“报告将军!”特里夫的副官再次出现,“'特蕾西亚皇后'号的故障已经修复。所有船只准备就绪。”

特里夫少将看了看怀表——上午十点三十分。他深吸一口气,下达了命令:“发信号,准备起航!”

信号旗在旗舰的桅杆上升起。刺耳的汽笛声响彻整个港口。很快,整个船队都收到了命令。

“解缆!”

“起锚!”

命令声此起彼伏。水手们忙碌起来,粗大的缆绳被解开,沉重的铁锚被绞起。

汽笛长鸣,黑烟滚滚。

“起航!”特里夫少将下达了最后的命令。

巨大的明轮开始转动,螺旋桨搅动着海水。“新堡”号率先驶离码头,其他船只依次跟上。十八艘运输船,六艘护航的军舰,整个船队浩浩荡荡,遮天蔽日的黑烟在海面上拉出一道长长的烟幕。

舰队的目标是奥属东非的林迪港口,而在那里,他们将会改乘坐火车,前往预定地点奥维尔,也就是靠近布尔人聚集地的重要小镇。

...

1871年2月,大概早在三个多月前,“财富之路”总工程师马尔科就给奥属东非、西南非殖民地总督发了电报,主干道基本已经完成,可以进行试运行了。

奥属东非总督索登男爵接到这个消息之后,就立刻按照拟订了大概一年时间之久的行动计划展开物资和军队运输。

这条铁路线中间还有河流,还要在赞比西河和卢安瓜河换乘船只,然后再换乘另一列火车,加上试运行速度必定很慢,就这样师长约书亚和总督府的秘书尼克艰难地带着部队和物资运输队用了43天时间,完成了从松戈到奥维尔的行军,堪称是历史奇迹。

1871年4月1日,第43天。

破晓时分,列车发出刺耳的刹车声,缓缓停下。约书亚少校从昏睡中惊醒,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车厢里弥漫着汗臭、烟草和机油混合的气味。

“少校,“豪斯纳中尉很疲惫地说道,“前面的哨兵发来信号,我们到了。“

约书亚少校站起身,关节发出咔咔的声响。43天的颠簸让他感觉自己老了十岁。他推开车窗,清晨的凉风扑面而来,带着一种陌生的气息——不是东海岸的咸腥,而是内陆高原特有的干燥。

约书亚少校第一个走下车厢,腿有些发酸,刚好绊了个东西,差点跌倒。

“长官,小心!”豪斯纳中尉连忙上前扶住他。

“谢谢。”约书亚勉强站稳,环顾四周,“让弟兄们慢慢下车,不要着急。”

士兵们一个接一个地从车厢里爬出来。许多人的脸色苍白,胡子拉碴,军装皱巴巴的,完全没有了出发时的精神气。有的士兵一下车就瘫坐在站台上,有的扶着车厢干呕。

“排队!整理军容!”军士长嘶哑着嗓子喊道,但他自己也摇摇晃晃的。

就在这时,一队穿着笔挺军装的军官快步走来。领头的是一位上校,肩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立正!”约书亚少校强打精神,挺直身板。

疲惫的士兵们条件反射般地站直了身体,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