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向西南非的移民与财富之路试运行(1 / 4)
在1871年2月中旬的时候,彼时的欧洲大陆上,奥地利就像是一个吃瓜群众一样,搬了个板凳,在磕着瓜子,看普法两个大汉互相骂街,并且时不时的喊两句“打起来”。
弗朗茨非常开心啊,非常开心,这个时候,所有人的注意力肯定不会在一个小小的非洲了。
而在的里雅斯特港口,一支庞大的船队正在做最后的准备。
清晨的薄雾还未完全散去,亚得里亚海面上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水汽。自从经济大危机爆发之后,的里雅斯特港很长时间没有像今天这样繁忙过。整个港区都被动员起来,从圣安德烈码头到新港,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
“快点!再快点!”奥地利皇家海军少将特里夫站在旗舰“新堡”号的舰桥上,用望远镜观察着码头上的装载情况。
“将军,”他的副官弗朗茨·科勒尔海军上尉爬上舰桥,额头冒汗,“第七号运输船'特蕾西亚皇后'号报告,锅炉出现小故障,需要两小时修理。”
“该死的破船!”特里夫咒骂了一声,“让工程师加快速度。我们必须赶在涨潮时离港。”
码头上人声鼎沸,宛如一个巨大的蚁巢。数万名移民拖家带口,扛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在士兵的引导下排队登船。码头入口处,临时搭建的检查站前排起了长龙。
“姓名?”一个戴着眼镜的官员机械地问道。他从凌晨三点就开始工作,声音都已经嘶哑。
“约瑟夫·诺瓦克,来自波希米亚的库特纳霍拉。”一个中年男人回答,他的手上满是老茧,一看就是个矿工。
“职业?”
“银矿工人,在矿上干了二十年。”
“家庭成员?”
“妻子安娜,大儿子扬,十六岁,小儿子瓦茨拉夫,十四岁,女儿卡特琳娜,十岁。”
官员在名册上打了个勾:“第四号船,'圣斯蒂芬'号。下一个!”
诺瓦克一家拖着沉重的行李向指定的船只走去。他们的全部家当都装在三个大木箱里——衣物、工具、还有一些舍不得丢弃的纪念品。
“爸爸,我们为什么要离开家乡?”小儿子瓦茨拉夫问道。
“因为库特纳霍拉的银矿快要枯竭了。”诺瓦克叹了口气,“但是皇帝陛下说,非洲有的是矿藏。我们这些矿工,在那里会大有作为。而且,他许诺,那边已经建设好了一切必要的设施,最多跟乡下一样。”
“真的吗?”
女儿卡特琳娜手里握着一个脏兮兮的娃娃,有些开心地说道:“我听说那里有狮子、豹子,也许我可以和他们做朋友。”
妻子安娜则是不安地回头望着长长的人群,她明白,这一走,很难再回来了,真的是乡下的水平吗?她在梦里面遇见的都是原始人那样拿着长矛打猎的情景。但是现实逼得他们不得不走了,而且看在弗朗茨陛下还是承诺在非洲分配不少土地和种子的情况下,也许,她们这一家会有好事吧。
“愿上帝保佑陛下。愿陛下不要食言。”
不远处,另一个家庭正在告别。
“玛利亚,记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下去。”一位老妇人紧紧抱着她的女儿,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我知道,妈妈。”玛利亚是个年轻的寡妇,丈夫去年死于肺病,留下她和三个年幼的孩子,“等我们在非洲安顿下来,我会写信给您的。”
“奶奶,您为什么不和我们一起去?”最小的女儿拉着老人的手问道。
“傻孩子,奶奶老了,经不起远航。”老妇人摸了摸孙女的头,“但是你们要勇敢,要在新的土地上好好生活。”
这样的离别场景在码头上随处可见。有的家庭是举家迁徙,有的则是骨肉分离。笑声、哭声、叮嘱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曲移民的歌曲。
别的不敢说,但是弗朗茨觉得这批去往南非地区的移民,只要能从非洲的疫病中活下来,肯定是会比现在生活好百倍、千倍的,因为下一个发财机会,就在南非。
码头的另一边,军队的登船井然有序得多。
第17“大公卡尔”步兵团的士兵们排成整齐的队列,在军官的指挥下依次登上“约瑟夫”号运输船。这支部队有着光荣的历史,曾在1859年的特拉斯河战役中英勇作,之后有参与了对罗马尼亚和对奥斯曼的作战,算得上是久经战阵了。
“保持队形!”团长奥托·冯·哈布斯堡上校骑在马上大声命令,“记住,你们即将踏上帝国历史上最遥远的征程!你们代表的是帝国的荣誉!为了帝国!”
“为皇帝!为帝国!“士兵们齐声高呼。
士兵们穿着笔挺的白色军装,头戴带有黑黄双鹰徽章的军帽,每人背着一支崭新的步枪,据说是经过沙漠化改造。他们大多是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对即将到来的非洲冒险充满期待。
“赫尔穆特,你说非洲真的有那么多黄金吗?”一个年轻的士兵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