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催泪大甩卖(远东事情)(3 / 4)
使前面说道,“我远东帝国确实需要这批武器,但国库实在拮据。我们是真心想买,而贵国真心想卖,不知可否再优惠一些?”
谢菲尔德男爵额头上的汗珠更多了。他看了看周围,似乎在进行激烈的内心斗争。最终,他像是下定了决心:
“六折!这是我的最终报价!火炮和生产线,统统六折!但请王爷务必保密此事,否则我回国后必定遭到严厉惩处。不过,这次我们需要黄金,而不是白银。”
“黄金?”
恭亲王奕訢思索片刻,然后转向户部尚书宝鋆:“宝大人,你看如何?”
宝鋆迅速计算着:“如此一来,6英寸火炮每门约7200两,8英寸每门约10800两。生产线降至48万两。若购买20门6英寸炮、10门8英寸炮,再加上生产线,总计约62万4千两白银。国库虽紧张,但还能承受。至于黄金,也没问题。”
奕訢满意地点点头:“好!就这么定了。”
谢菲尔德男爵长舒一口气,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王爷英明!这批武器必将大大增强贵国的军事实力。”
“不过有一个条件,“奕訢补充道,“钱分三次付清。第一次付款价值二十万两白银的黄金,武器到货验收后再付一次,生产线全部安装完毕并培训出第一批工人后,再付清余款。”
谢菲尔德男爵略显迟疑,但最终还是同意了:“可以接受。不过希望付款周期不要太长,最好在六个月内完成全部付款。”
“没问题。”奕訢爽快地答应了。
...
当日傍晚,奥地利公使谢菲尔德男爵回到位于东交民巷的公使馆,疲惫但兴奋不已。这栋融合了维也纳风格与中式建筑特色的两层砖木结构建筑,是奥地利在北京的外交据点。
谢菲尔德男爵脱下满是尘土的外套,接过仆人递来的热毛巾擦了擦脸,然后径直走向书房。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向维也纳汇报今天的好消息。
“给我准备墨水和信纸,”他用德语对秘书说道,“今天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在昏黄的灯光下,谢菲尔德男爵开始撰写他的报告。他的钢笔在信纸上快速滑动,字迹端正有力:
“致尊敬的外交大臣施墨林阁下:
我荣幸地向您报告,与远东帝国政府的军火交易已经顺利达成。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我们成功以六折的价格达成了交易(表面上如此,实际价格仍在我们预期的利润范围内)。清政府将购买20门6英寸C64型火炮、10门8英寸火炮以及洛伦茨步枪的完整生产线,总价值约62.4万两白银(按照目前汇率约合190万弗洛林)。
...
谢菲尔德男爵正准备继续写下去,书房的门突然被敲响。他的秘书莫里茨急匆匆地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刚刚送达的电报。
“男爵阁下,刚刚收到维也纳的紧急电报,”年轻的秘书满脸兴奋,“看起来非常重要。”
谢菲尔德男爵接过电报,迅速拆开。随着他的阅读,眉头逐渐舒展,嘴角甚至浮现出一丝微笑。
电报用简短而明确的语言传达了维也纳的新指示:
“谢菲尔德男爵亲启:皇帝陛下命令,立即与清政府开始贸易条约谈判。提供互惠互利的最惠国待遇,重点关注远东帝国丝绸、茶叶及稀有金属(这个最重要,标记)的进口,以及我方机械、纺织品及工业产品的出口。条约必须包含汇率稳定条款,优先接受黄金和白银支付。尽快回复进展。——施墨林“
谢菲尔德男爵放下电报,陷入思考。这是个出人意料的转变,通常奥地利对远东贸易的兴趣远不如英国和法国那么浓厚。突然如此急迫地要求签订贸易条约,背后必有原因。
“真是奇怪,”他自言自语道,“先是急售军火,现在又急于签贸易条约...”
他的秘书站在一旁,小心翼翼地问道:“阁下,是坏消息吗?”
谢菲尔德男爵摇摇头:“不,恰恰相反。这是个机会。远东帝国是个庞大的市场,即使从遥远的海路运输货物,利润依然可观。更重要的是,从远东帝国采购的商品——丝绸、茶叶、瓷器——在欧洲市场上总能卖出好价钱。”
同一夜晚,恭亲王府邸的花园内,文祥与奕訢在月光下漫步。府邸位于西城区,占地广阔,园林设计精美,融合了江南园林的精致与北方建筑的气势。月色如水,倾泻在亭台楼阁间,古木参天,花影婆娑。
两人穿过一座曲桥,来到一处僻静的凉亭。亭子四周种满了松柏,即使在深秋,依然苍翠挺拔。侍从们在远处候着,给两位大人留出私密交谈的空间。
“今日之事,文大人立了大功啊,”奕訢笑道,声音中带着难得的轻松,“若非你敏锐察觉奥地利人急于出售,恐怕我们要多付出不少银两。”
文祥谦虚地回应:“王爷过奖了。微臣不过是恰好注意到一些细节罢了。”他顿了顿,继续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