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奥地利帝国大学教育改革会议(1 / 4)
教育大臣利奥波德·冯·图恩·海恩斯坦伯爵在1863年底的时候,和奥地利大概数十所所著名大学(这个年代的大学基本都很古老、著名,因为也没几所),维也纳大学(1365年)布拉格查理大学(1348年)格拉茨大学(1585年)因斯布鲁克大学(1669年)莱姆贝格大学(1661年)巴维亚大学(1361年)等等,基本上涵盖了整个帝国所有的大学,开了一次重要会议。
教育大臣海恩斯坦伯爵站在会议厅的主席台上,目光扫过坐在长桌两侧的各大学校长和代表。这些人大多已年过半百,身着庄重的黑色学术礼服,胸前挂着各自学校的校徽,神情严肃而略带倦意——许多人为了参加这次会议,不得不在恶劣的天气中长途跋涉。
“先生们,”海恩斯坦伯爵用他那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声音开场,整个会议厅立刻安静下来,“感谢各位不辞辛劳,从帝国各地赶来参加这次关键会议。我们今天聚集在此,不仅是为了讨论教育经费的增加,更是为了重新思考奥地利帝国高等教育的使命和未来发展方向。”
他环视着会议厅,目光在每位校长脸上短暂停留:“在座的诸位代表着我们帝国历史最为悠久、最为尊贵的学术传统。维也纳大学已有近500年历史,布拉格查理大学更是欧洲大陆最古老的大学之一。你们所代表的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和智慧的源泉。”
海恩斯坦伯爵停顿了一下,然后话锋一转:“然而,先生们,时代在变革,世界在进步。英国、法国、普鲁士...我们的竞争对手正在快速发展他们的高等教育体系。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变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世界格局。如果奥地利帝国不能及时应对这些变化,我们将面临被历史抛弃的危险。”
他走到一旁,示意助手展示一组数据图表:“请看这些数据。过去十年中,英国的大学生人数增长了40%,法国增长了45%,而普鲁士...竟然增长了惊人的78%!与此同时,我们奥地利帝国的大学生人数仅增长了可怜的15%。”
会议厅里响起了一阵低声议论。
海恩斯坦伯爵等待片刻,然后继续道:“因此,帝国政府经过慎重考虑,提出以下改革方案:首先,从明年起,所有大学的招生规模至少要扩大40%,并在四年内实现翻倍;其次,理工科专业的扩招幅度要明显大于文科;第三,传统以法学、文学和历史学为主的大学也必须增设或扩大理工系。”
这一连串的改革提案立即在会场中引起了骚动。维也纳大学校长安东·约瑟夫·希托帕尔第一个起身表达反对。希托帕尔是一位身材魁梧的老者,白发苍苍,但声音依然洪亮有力。
“尊敬的大臣阁下,”希托帕尔校长站起身,语气坚决,“请允许我直言:大学是培养精英的地方,我们这么胡乱扩招是会让教学质量下降的。自中世纪以来,大学教育就是建立在导师与学生密切互动的基础上。如果盲目扩大招生规模,这种宝贵的传统将荡然无存。”
布拉格查理大学校长瓦茨拉夫·弗拉迪沃伊·托梅克教授随即附和:“我完全同意希托帕尔校长的看法。大臣阁下,您让我们如何教学?一个班级二十多个学生,教授们将无法给予每位学生应有的关注。这会导致教学水平的严重下滑,最终损害的是帝国的学术声誉。”
格拉茨大学的约瑟夫·克纳尔校长也加入了反对阵营:“而且,阁下,我们的教学设施根本无法支撑如此大规模的扩招。我们没有足够的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资源。即使政府增加经费,短期内也无法解决这些基础设施问题。”
莱姆贝格大学代表,一位身着传统波兰贵族服饰的教授则提出了另一个担忧:“在我们加利西亚地区,合格的大学生源本就有限。贸然扩大招生规模可能会导致生源质量的严重下滑。我们宁愿维持现有规模,也不愿意为了数量而牺牲质量。“
海恩斯坦伯爵耐心地听完这些反对意见,并未显露丝毫不悦。他示意大家安静下来,然后缓步走到会议桌前。
“先生们,我很理解你们的担忧,也尊重你们对传统学术价值的坚守。但请允许我说明几点:
“第一,关于精英教育的问题。是的,大学历来是培养精英的地方,但'精英'的定义正在变化。在当今时代,精英不再局限于少数掌握古典知识的学者,而是包括能够推动工业、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各类专业人才。帝国需要更多的工程师、医生、化学家和商业管理人才来支持我们的现代化进程。”
“第二,关于教学质量的问题。我们并非要求你们在保持原有资源不变的情况下扩大招生。帝国政府已经准备将教育预算增加30%,这些资金将用于增聘教职人员、扩建校舍和改善教学设施。同时,我们也鼓励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引入更多的实践环节和小组讨论,来适应大班教学的需求。”
“第三,关于基础设施问题。我们已经制定了一项为期五年的大学建设计划,将在各大学城兴建新的教学楼、实验室和学生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