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黑人劳工政策(2 / 3)

加入书签

同化的人了。

弗朗茨希望将这些地区真正整合到帝国体系中,建立起一种更可持续的统治模式,而不是像英国那样,英帝国的解体在历史上,如果没有一战、二战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但是规定是好的,但执行着执行着很容易就变样了,至少在棉花采摘的时节,奥地利的非洲种植园一眼望去全是黑色跟白色的混合,没办法,劳动力不足是这样的。

奥属东非总督索登男爵看在财政马上就要平衡的份上,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这件事,维也纳方面还不知道,可能弗朗茨知道了会气的撤了他的职位。

这种更改规定的事情是绝对不允许的。

与此同时,为了防止长时间地使用黑人劳工,会引发的一些问题,例如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一些黑人可能会兴起反抗情绪,或者有反奴隶主义者进行示威,宣传等等。

同时也是为了进行迁移黑人的政策,在非洲参与奥地利建设的黑人劳工是有奖励制度的,这种奖励不单单是金钱或者职位,干到一定年限,是允许携带财物或者一家老小前往美洲地区的,当然,弗朗茨推荐的北美洲,最好是北方联邦政府那块地。

这项政策在理论上看似人道,提供了一条上升的通道,但实际上也是一种控制机制。它将最有可能组织反抗的人——那些聪明、有抱负的工人——分离出去,送到远离非洲的地方。同时,由于获得这种“特权”需要多年的忠诚服务,它也成为了一种维持工人顺从的工具。

奥属东非的从达累斯萨拉姆链接到布尔人的德兰士瓦共和国的铁路计划开展差不多一年多了,由于土著劳工众多,所以特意从欧洲请了几百名工程师,给他们配上护卫队进行多段施工,加上炸药的发明,铁路的修建速度飞速进展,预计至少再有六年到八年时间,大概可能就能通车了。

这条铁路,被称为“帝国中央线”,又称为“财富之路”,是奥地利非洲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不仅将连接东非沿海与内陆地区,还将成为奥地利影响力延伸到南非的重要通道。工程的规模之大前所未有,需要跨越山脉、丛林和沼泽,建设数百座桥梁和隧道。

在铁路沿线的一个主要建设营地,名为“新布斯纳”的临时定居点,欧洲工程师们在简易但舒适的住所中生活。

营地的中心区域是欧洲工程师和管理人员的住所,由坚固的木材和金属搭建而成的小屋整齐排列,每一栋都配备了蚊帐、排水系统和简易的冷却装置。尽管条件无法与欧洲相比,但相较于周围的非洲环境,这里已是难得的舒适。围绕着中心区的是一圈防御工事——高大的栅栏、瞭望塔和巡逻岗哨,提醒着所有人这里的欧洲人始终处于警惕状态。

再外围是土著工人的简易营区,成百上千的帐篷密集排列,住着为铁路建设服务的数千名非洲劳工。每天黎明,这些劳工会被集合起来,分配到不同的工作组,前往各个施工点;而入夜后,他们会拖着疲惫的身体返回,在简陋的帐篷中短暂休息,准备第二天的继续劳作。

阿道夫·赫尔曼是一位来自维也纳工科大学的年轻工程师,他身材高大,肤色因长期在非洲烈日下工作而变得黝黑,在加入东非铁路项目前曾参与过阿尔卑斯山区的隧道建设。

此刻,他站在自己办公帐篷前的木质平台上,手中拿着一份详细的工程图纸,眉头微皱。他的助手卡尔·维斯特站在一旁,耐心等待着指示。

“今天我们将开始布莱克山隧道的挖掘,”阿道夫对助手解释,一边用铅笔在地图上标记着位置,“这将是整个线路上最具挑战性的部分之一。”

布莱克山位于铁路线路的中段,是一座小型但岩石坚硬的山脉,横亘在通往内陆的道路上。按照最初的计划,铁路应该绕过这座山,但那将增加至少50公里的路程。经过工程师们的仔细评估,他们决定直接挖掘一条穿越山体的隧道,尽管这意味着更大的技术挑战和潜在的危险。

“我们有足够的爆破专家吗?”卡尔问道,眼中闪过一丝担忧,“上次在红土峡谷的爆破中,我们损失了三十多名土著,和一名技术人员。”

“维也纳已经派来了三名新的爆破专家,他们带来了最新研发的稳定性更高的炸药。总督府也承诺提供更多的安全设备。”

两人开始详细讨论隧道建设的技术细节——支撑结构的设计、通风系统的安排、排水问题的解决方案。作为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他们深知在非洲这样的环境中进行隧道建设的每一个挑战。不仅是技术上的困难,还有气候、疾病和当地工人的管理问题。

“对了,今天还有表彰仪式,”卡尔提醒道,指着日程表,“总督府的代表也会来。”

阿道夫看了看怀表,点点头:“那我们需要提前结束今天的规划会议。请确保一切准备就绪,特别是那些获奖工人的名单和奖品。”

这种表彰仪式是奥属东非殖民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表面上是为了鼓励工人的积极性,实际上却是一套精心设计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