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东非的棉花种植园与撒丁难民(1 / 4)

加入书签

1863年7月08日,波兰起义军在格鲁耶茨击败了费奥多尔·冯·贝格将军带领的5万俄国军队。而格鲁耶茨离华沙仅30公里。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原本对普鲁士的放弃支持丹麦维持现状的提议嗤之以鼻,但现实让他青筋暴起,并且认清了现在的普鲁士王国跟俄国的不对付。

俄国的总理兼外交大臣戈尔恰科夫亲王从现实利益出发开始和普鲁士王国进行谈判,不过在即将达成协议的时候,这场大败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下令停止谈判,根据费奥多尔·冯·贝格将军,击败他的波兰起义军里面有很多说德语的部队,可能是普鲁士人也可能是奥地利人,他抓到了几个俘虏,被证明是普属波兰的退役士兵。

普鲁士方面的确是很有耐心,普鲁士外交大臣阿尔布雷希特·冯·伯恩斯托夫伯爵边端起咖啡杯,边无所谓地跟离开的俄国谈判代表说道:“你们最后还是要回来求我们的。”

这个时空的普鲁士王国很强大,除了北德意志地区之外,他得到了洛林地区,那个地方有着布里耶铁矿、还有萨尔河流域的煤矿,农田也十分肥沃,唯一的忧患可能是多了一百多万到两百万左右的法兰西人。

随着边境的紧张局面,普鲁士刚刚削减不久的军费重新回来了,这让容克贵族军官们非常满意,首相安东亲王则还是想要压制容克军官团,但事情发展比计划的快得多,他的底线是不能和俄国真的开战,他非常想要和平得到丹麦王国治下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两公国。

哥本哈根传来的消息,弗雷德里克七世陛下病入膏肓了,他是奥尔登堡王朝最后一位丹麦君主,他的死,也就意味着丹麦没有了统治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两公国的法理依据。

日本方面,因为生麦事件,英国代理公使约翰·尼尔强硬向日本政府和萨摩藩要求大量赔偿,而幕府在奥地利的支持下只象征性的赔偿了5000英镑(相比于原先的10万英镑少了许多),幕府老中安藤信正则是希望英国人向萨摩藩要赔偿,萨摩藩和英国关系隐隐有走向战争的趋势,英国代理公使约翰·尼尔向英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奥古斯都.库柏中将求援,这支舰队是单纯只针对萨摩藩还是日本幕府,不得而知。

奥属东非,吉尔棉花种植园。

索登男爵看着一望无际的棉花田,乐呵地不得了,这一片种植园大概有5000亩地那么大,全都是海岛棉,这种棉花也是一种长绒棉,但是肯定比不上尼罗河三角洲产的顶级埃及棉,不过这也不错了。

“总督阁下,我这片种植园今年大概能产25-35万公斤棉花。”种植园主伊尔卡伊·冯·莱托男爵脸上也是止不住地笑意,拿着秘书给算的初步产量、预计收益什么的跟自己算得上是朋友的索登男爵报告着。

伊尔卡伊·冯·莱托男爵是奥属东非殖民事业的先驱者之一。他将自己在奥撒法战争中获得的封地,以及家族代代相传的祖产,全部抵押给了奥地利国家银行,换取了一笔低息贷款。这笔资金让他能够招募数十名退役军官,以及大量本地劳工,开垦土地,建立了这片5000亩的棉花种植园。

“这些棉花至少价值80-120万弗洛林。”

“今年的收成也不错。”索登男爵拍了拍身边的朋友,笑着说道,“你这片棉田的产量足够让国内的纺织厂抢破头了。”

美国内战激烈化的结果之一是美国南方的大量棉田种植园开始缺少劳动力,一个是南北双方都宣布解放黑奴,都在想办法让黑人参军,南方的解放黑奴事实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劣势的西部战线,很多黑人都煽动起来搞叛乱。另外一个就是大量白人劳动力参军,南方几乎动员了18-45岁所有的适龄白人,能拿得动枪的人全部都在捍卫家园的口号下参军了,战争对经济的破坏是致命性的。

奥地利凭借着之前的储备棉和护航制度勉强压住了棉花的价格,但最近也压不住了,每斤棉花由2弗洛林左右上涨到4.5弗洛林,棉花供应和价格问题正在导致一些棉纺织厂倒闭、破产,维也纳非常担心这会引起连锁的反应,担心会导致经济危机。

种植园主伊尔卡伊·冯·莱托男爵点了点头,脸上依旧挂着满意的笑容。他挥了挥手,示意身边的秘书继续汇报采摘的进展。

“男爵阁下,目前我们已经采摘了大约10万公斤的棉花,预计在接下来的两周内可以完成全部的采摘工作。”秘书翻动着手中的账本,继续说道,“港口装运的船只也已经安排妥当,第一批棉花将在下周启程运往的里雅斯特港。”

索登男爵点了点头,目光投向远处的棉田。

在这片广袤的棉花田中,数百名本地工人正在紧张地工作。他们戴着宽边草帽,穿着简单的长袍,双手熟练地将棉花从枝头摘下,然后装进背后的篮子里。

仔细看你会发现,这些人是由白人和少部分黄种人组成的,在弗朗茨的严格命令下,黑人是往别国进行劳务输出的,各个地方上必须要大量使用白人移民劳工,至于这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