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宪法委员会(3 / 3)
斯伯格解释,“同时也考虑了历史因素。这样既能体现各邦的实际影响力,又不会让小邦感觉被完全边缘化。”
“陛下,我们奥地利帝国毫无疑问是最强大的,这个我相信其他邦国是可以理解的。”
“构成比例呢?”弗朗茨追问。
“上院议员来源分四类:各邦王室代表占30%,贵族院代表25%,邦议会选举35%,大学和教会代表10%。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
弗朗茨皱眉道:“巴伐利亚那边怕是要争取更多席位。”
“是的,”汉泽尔承认,“我们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调整。不过上院更重要的是表决权重,而不是单纯的席位数。”
“下院呢?”
“下院采用直选制,”雷格斯伯格解释道,“以行政区划分选区,每10万人口选一名代表,总计550席。选民资格限于25岁以上男性公民,要求有固定住所或纳税记录。”
“候选人门槛?”
“30岁以上,需完成中等教育,年收入不低于500弗洛林或等值财产,”汉泽尔答道,“主要是确保议员有基本的能力和社会阅历。”
弗朗茨沉吟片刻:“两院关系怎么处理?”
“一般法案需两院过半数通过,”汉泽尔解释,“但涉及预算时,下院拥有主导权;涉及邦国利益时,上院拥有否决权。宪法修正案需要两院各三分之二多数。”
“这样设计,”温布伦纳插话,“既保障了民主性,又维护了各邦利益。”
“具体运作呢?”弗朗茨问。
“常规会期定在每年九月到次年六月,”雷格斯伯格答道,“设立六个常设委员会:预算、法律、外交国防、邦际关系、经济贸易、教育文化。必要时可设立特别委员会。”
弗朗茨点点头:“这个框架基本可行。不过细节还需要和各邦代表商议,特别是表决权重这块,得好好权衡。”
弗朗茨转向公民权利的章节:“这部分怎么设计的?”
“我们参考了普鲁士和英国的宪法,”汉泽尔说,“保障言论、出版、集会自由,但须遵守帝国法律。同时规定了财产权保护和司法独立。”
“还有一个重要建议,”雷格斯伯格补充道,“在维也纳设立帝国最高法院,统一司法体系顶层架构。”
秘书长温布伦纳插话道:“这些改革会不会太激进了?就比如毕竟各邦现在的司法体系差异很大。”
“所以我们设计了过渡期,”汉泽尔解释,“司法方面我们打算先统一最高层次的司法解释,各邦下级法院暂时保持现状。”
“宗教问题考虑得如何?毕竟帝国内新教徒也不少。”
“各教派的宗教信仰自由。教会事务仍由各邦自主管理。当然,天主教会有特殊地位,这点是由帝国与罗马教廷的《政教协约》规定的而且,我国和天主教的确关系非常,不过这点,我们不打算在宪法里面提及。”
弗朗茨放下文件,站起身踱步片刻:“总体框架不错,但细节还需要完善。比如货币统一的具体步骤、各邦财政收支的平衡机制,还有...”
“陛下说得对,”汉泽尔应道,“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细化。我们计划用两个月时间修改完善。”
“很好,”弗朗茨露出满意的笑容,“等修改好后,我们再召集各邦代表开会讨论。对了,要把巴伐利亚国王的意见重点考虑进去。”
“遵命,陛下。”两位委员起身行礼。
“去吧,我期待看到完整的修订版。”
弗朗茨目送他们离开,转头对秘书长温布伦纳说:“你觉得怎么样?”
温布伦纳谨慎地整理了一下思绪:“陛下,这好像有些异想天开了,我觉得如果没有您的支持,第一关各邦国那边他们就很难过得去。再就是候选人财产资格限制那边,估计会有许多底层民众不满。”
“嗯。”弗朗茨点点头,心里面则是在努力回忆德意志第二帝国当时的宪法是啥样的来着,不过想了半天脑子里面还是一片空白,只好作罢。
他揉了揉太阳穴:“让利奥波德·冯·汉泽尔教授做好准备,维也纳大学的恩斯特·什赫维尔教授也会组织一个审核委员会,委员长会是路易斯大公,这可是他老人家主动要求的,我也没办法,让他接受好考验吧。”
“遵命,陛下。”温布伦纳应声,心中却掀起了惊涛骇浪。路易斯大公的背后是索菲大公夫人,这位以保守著称的皇帝母亲对宪政一向深恶痛绝。在她看来,任何限制君权的尝试都是对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威胁。
索菲大公夫人可真是见不得什么宪法限制君权之类的东西,或者说,宪法她都不想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