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为引:百年文脉的守护者(一O一)(2 / 5)
起砖块看了看,又用手摸了摸砖面:“是汉砖!砖面有绳纹,这是墓室墙壁用的砖!”
钻探继续进行,半个多小时后,墓的范围基本确定了——东西长约十五米,南北宽约十米,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甲”字形墓葬,从规模来看,至少是列侯级别的贵族墓。这个发现让在场的人都兴奋起来,要知道,泾阳地区近年发掘的汉代高等级墓葬不多,这样完整的列侯级墓葬,对研究汉代关中地区的丧葬制度和社会文化有重要意义。
“必须立刻启动抢救性发掘。”张教授站起身,对老周说,“赶紧向省文物局报备,申请发掘许可,同时增派安保人员,防止有人盗墓。”
老周立刻去打电话,王经理站在旁边,脸上的紧张变成了好奇:“这么大的墓,里面会不会有金银珠宝啊?”
“考古不是挖宝,重要的是文物背后的历史信息。”陈轩耐心解释,“这座墓里的陶俑群,如果能完整发掘出来,就能还原汉代贵族的生活场景,比金银珠宝更有价值。而且彩绘陶俑保存不易,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尽可能保护好这些文物,不让它们在出土时受到损坏。”
王经理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问:“那发掘要多久啊?我们工地还能继续施工吗?”
“至少要三到六个月,具体要看发掘进度。”张教授接过话,“墓的范围已经确定了,你们可以先施工其他区域,把这片区域留出来就行,我们会尽快办理相关手续,不会耽误你们太久。”
得到肯定答复,王经理松了口气,转身去安排工地的事了。现场,考古队员们已经开始搭建临时保护棚,防止阳光直射和雨水冲刷对文物造成损害。陈轩和张教授蹲在临时搭建的工作台前,整理已经清理出来的陶片,准备编号登记后运回实验室进行修复。
“你看这块陶片,”陈轩拿起一块带着衣纹的陶片,“衣纹是阴线刻,线条流畅,应该是熟练工匠制作的,而且陶俑的尺寸比一般的汉俑大,高度可能在一米五左右。”
张教授点头:“这么大的彩绘俑,要是能完整复原,绝对是国宝级的文物。不过彩绘保护是个难题,出土后一旦接触空气,颜料层很容易脱落,我们得提前准备好保护剂。”
两人正讨论着,陈轩的手机突然响了,是林凯打来的。他接起电话,林凯的声音带着几分急切:“陈哥,联盟那边出了点事,刚才接到几个专家的电话,说收到匿名邮件,举报我们联盟筹备期间存在‘私下交易文物’的情况,现在有些专家已经提出要暂停座谈会,你看怎么办?”
陈轩心里一沉,玄山鉴宝联盟是他牵头筹备的,目的是规范鉴宝行业,防止文物走私,怎么会突然出现这样的举报?他皱起眉头:“邮件里有具体证据吗?举报的是谁?”
“没说具体是谁,只说‘有人利用联盟筹备之便,与文物贩子勾结’,还附了几张模糊的照片,像是在古玩市场拍的。”林凯的声音有些焦急,“现在几个老专家已经在群里讨论起来了,要是处理不好,可能会影响联盟的公信力。”
陈轩捏着手机,目光扫过眼前的考古现场,又想起刚才清理出的陶俑碎片——一边是刚发现的汉代古墓,需要尽快开展保护发掘;一边是联盟的突发状况,关系到后续行业规范的推进。他深吸一口气,对林凯说:“你先稳住专家,就说我正在处理紧急文物保护事务,下午五点前赶回联盟,到时候当面给大家解释。另外,让技术部查一下匿名邮件的来源,看看能不能找到发件人的线索。”
挂了电话,张教授看出他脸色不对,问道:“出什么事了?需要帮忙吗?”
“没事,联盟那边有点小误会,我下午得回去处理一下。”陈轩收起手机,又拿起一块陶片,“这里的发掘就拜托你了,有新情况随时跟我联系,尤其是陶俑的彩绘保护,一定要格外注意。”
“放心吧,我会安排好的。”张教授拍拍他的肩膀,“你先去处理联盟的事,这里有我们呢。”
陈轩点点头,又叮嘱了老周几句,让他配合考古队做好现场安保,才拿起勘察包往越野车走去。路过临时保护棚时,他回头看了一眼——队员们正在小心翼翼地清理坑底的陶片,阳光透过棚顶的遮阳布,洒在那些带着红彩的陶片上,像是给两千多年前的历史镀上了一层微光。
发动越野车时,陈轩心里还在想着联盟的举报事件——匿名举报,模糊照片,时机选在联盟座谈会前夕,显然是有人故意为之。会是谁呢?是同行的竞争,还是之前被联盟阻止过文物走私的人在报复?
他掏出手机,给负责文物稽查的老郑发了条信息:“帮我查一下近期有没有针对玄山鉴宝联盟的异常动向,尤其是古玩市场那边,看看有没有人在散布谣言。”
车子驶出工地,尘土在车后扬起一道长痕。陈轩看了眼时间,已经下午两点,距离五点的座谈会还有三个小时。他踩下油门,越野车加速往市区驶去——古墓的发掘需要时间,而联盟的危机,必须尽快解决。
路上,林凯又发来一条消息,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