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没有徐源鑫(2 / 2)
字的时候,杨同新立刻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冯广深,男,三十二岁,因在煤矿爆炸时,下到矿井中找之前忘在里面的矿灯,不幸罹难。
沈木根,男,三十五岁,因在煤矿爆炸时,陪同冯广深一同下井寻找矿灯,不幸罹难。
这张照片上的内容到此结束。
杨同新翻到下一张照片。
嗯!
没有了!
下一张照片上的内容,虽然能跟前一张衔接上,但却没再出现罹难者的姓名。
直到杨同新把所有照片都看了一遍。
也没有找到“徐源鑫”的名字。
五·一三特大煤矿爆炸案的卷宗里,只记载了两个受害者名字。
一个是冯广深,一个是沈木根,根本没有徐源鑫。
难道周康打听的消息有误!
徐源鑫根本不是煤矿爆炸案的受害者。
王长安也不是受害者家属。
杨同新皱眉沉思,片刻后他摇了摇头。
他相信周康,不可能把一个错的消息传递给他。
而且周康本身还是警察,得到消息之后,他自己也会甄别一番。
如果是错误的信息,他根本不可能告诉杨同新。
而且周康还是在王长安老家小杨村打听到的消息。
徐源鑫既然是王长安的外甥,铁定也生活在小杨村。
周康也一定是在小杨村村民口中听到的这件事。
而像是这样的事情,当年又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
肯定都已经达到了全民熟知的程度。
所以村民也不可能说假话。
既然如此,徐源鑫也是煤矿爆炸案受害者的事情。
就一定是真的!
可是为什么,没被写在卷宗里!
杨同新眉头皱成个疙瘩,突然脑海里闪过一片灵光。
死两个人。
和死三个人是不一样的。
像这类生产事故,死的人越多,闹出来的动静也会越大。
而对造成事故的主体进行追责的时候,往往也是以受害者的人数,来确定追责的严重程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