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庄静皇贵妃(1 / 2)
“好一个‘叶家功绩’!”
养心殿内。
秦衍面沉如水,指尖死死捏着一份奏折。
方才朝堂之上,叶贵妃父亲,武英殿大学士叶崇,竟联合数位御史,公然上书。
以“中宫不宜久虚,恐动摇国本”为由,第三次奏请立后。
言语间,虽未明指叶贵妃,但其麾下官员却在一旁敲边鼓。
极力鼓吹叶家功绩,贵妃德行以及抚养皇嗣之功,其势汹汹,近乎逼宫。
秦衍将奏折重重摔在御案上。
“朕看他们是忘了姜家的前车之鉴!一个个的,都以为朕是泥塑木雕,可随意摆布不成?!”
于德茂垂首站在下首,大气都不敢出。
殿内伺候的宫人更是噤若寒蝉,连呼吸都放得很轻。
就在这时,一个小内侍小心捧着一个紫檀木匣站在门口,低声禀报:
“陛下,永和宫婉充容娘娘派人送来此物,说是薇充容娘娘特地从江南托人带回。”
“薇娘娘给婉娘娘寻了不少把玩的的小玩意儿。婉娘娘觉得有趣,特呈与陛下一观。”
秦衍正在气头上。
本不欲理会,但听及事关江南,心头微动:“呈上来。”
于德茂接过木匣。
仔细检查后,才恭敬打开,奉到御前。
匣内并无甚稀释珍宝,只整齐叠放了一把略显粗糙的纸伞。
展开来看,竟是一把手书的万民伞。
上面笔迹纷杂,最明显不过“圣君人心,泽被江南”几个大字,落款为“澧州乡民敬上”。
纸伞旁,还有一封并未封口的信笺。
秦衍拿起信笺,抽出信纸。
是宋时薇的字迹,清秀婉约,写的是姐妹间的家常闲话。
心中,宋时薇先是问候了陛下圣体,提及江南暑热,望妹妹多保重。
随即分享了些江南见闻,并未多言辛苦。
说是水患虽平,灾后重建千头万绪,尤其银钱吃紧。
她见当地商贾云集,虽也捐了些银钱,但多是杯水车薪,且颇有观望之意。
她苦思冥想,琢磨着如何能让这些富商巨贾心甘情愿出钱出力。
既能真正帮百姓重建家园,又能为陛下充盈国库,减轻负担。
信末还提及,让宋晚凝身在后宫,若陛下得闲去了永和宫,提及政务烦心,要多听陛下诉说烦恼,安抚帝心。
信中语气轻松,仿若真是姐妹间私语。
一边是外戚恃功而骄,联合朝臣步步紧逼。
一边是妃嫔远在江南,日夜想着为君分忧,甚至连如何让妹妹在君王身边当好“解语花”,都考虑周全。
秦衍目光落在那把粗糙的万民伞上。
好一个“圣君仁心,泽被江南”。
其中或许不乏宋时薇引导,但若非她实实在在作出了政绩,赢得了民心,焉能由此?
好。
叶家不是想让他立后吗?
那他便立。
只是立谁为后,可不是由他叶家说的算!
“于德茂。”
“奴才在。”
“传朕旨意。”
秦衍目光锐利,“薇充容宋氏,秉性柔嘉,德行婉顺,更兼才智出众。”
“于江南水患中体察民情,安抚百姓,献策出力,功在社稷。其心可鉴,其行可彰。”
“特晋封为皇贵妃,赐封号‘庄静’,赐居长春宫,代掌凤印,统领六宫事宜!”
“其父永宁侯宋云赫,教女有方,于江南协理有功,晋为宁国公,赐丹书铁劵!”
他顿了顿,继续道:
“即刻明发上谕,将庄静皇贵妃于江南之功绩,昭告中外,以正视听!”
于德茂心头微动。
皇贵妃!
位同副后,代掌凤印!
这位薇娘娘,不仅连跳四级,还成了陛下属意的未来皇后人选!
他不敢有丝毫迟疑,立刻躬身:“嗻!奴才即刻去拟旨!”
圣旨一下,前朝后宫皆震荡。
旨意中,不仅明确了宋时薇的晋封,更详细列举其在江南的主要功绩。
这已不是单纯的后宫晋封,更是陛下对于叶家的警告。
翊坤宫。
叶贵妃正对镜试戴新得的红宝石头面。
满心期待父亲在朝堂上的“努力”,能换回来陛下立后的松口。
心腹宫女连滚带爬,面无人色禀报圣旨内容。
叶贵妃脸上笑容瞬间僵住,随即碎裂。
“皇贵妃……?!”
叶贵妃站起身,声音尖厉刺耳,“宋时薇那个榆木疙瘩凭什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