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7章 归墟迷途(52)(3 / 7)

加入书签

记里写着,瀛洲山的礁母想找活人替魂,就会把自己的发丝缠在珊瑚上,漂到渔港引诱人靠近,老林肯定是捞了这珊瑚,被礁母勾了魂。”

老林缓过神后,哆哆嗦嗦地说:“今早去瀛洲山附近赶海,看见水面漂着这珊瑚,上面还挂着个银镯子,我就想捞上来,结果刚碰到,就听见有人喊我名字,眼前一黑,再醒过来船就漂回港了,镯子也没了……”他手腕上有圈淡红的印子,正是银镯子的形状,印子边缘还沾着点珊瑚粉,正慢慢往皮肤里渗。

海桩翁拄着潮音鼓赶来,用鼓槌敲了敲老林的手腕,印子瞬间泛黑:“这是‘礁母缠’,三天内要是不把镯子还回去,珊瑚粉会钻进血脉,人就会变成珊瑚的养料。”他从怀里掏出个贝壳,里面装着些白色的粉末,“这是‘醒魂贝粉’,暂时能压着粉毒,要根治,还得去瀛洲山的鲛人冢取骨螺粉,唤醒礁母的神智,让她自己解了缠。”

沈砚想起小鲛人说的守礁鲛,赶紧去找它。小鲛人正在码头的礁石上晒太阳,尾巴上沾着的珊瑚粉比之前更多,看见沈砚,立刻跳进水里,衔来片更大的珊瑚礁碎片,碎片上刻着“鲛冢”二字,旁边还有行细小的纹路,像是地图。“守礁鲛在冢门口,要答三个题,错了就不让进。”小鲛人用尾巴拍了拍水面,“第一个题是‘岱舆山沉时,盐神用什么封的浊眼’,第二个是‘员峤山的镇岛玉藏在哪’,第三个……我不知道,守礁鲛没说。”

众人立刻准备去鲛人冢的东西:苏晚娘带着影镜、桃木剑和三块盐神佩,海桩翁背着潮音鼓和醒魂贝粉,沈砚把《东海渔民俗志》和札记塞进布囊,还特意带上了老林捞到的珊瑚枝——说不定能当信物。小鲛人则在前面引路,尾巴划出淡蓝的水痕,像条活的航线。

船行至瀛洲山附近时,海面突然泛起层淡红的雾,雾里飘着无数细小的珊瑚虫,落在船板上就化成红色的粉末,正是礁母的“引魂粉”。苏晚娘赶紧点燃影灯草,草叶的绿光在雾中散开,珊瑚虫纷纷退去,露出前方片巨大的珊瑚礁,礁体泛着暗红的光,像块巨大的血玉,正是鲛人冢的入口。

入口处立着块巨大的珊瑚石,石上坐着只半人半鲛的生物——守礁鲛。它的上半身是男子模样,皮肤泛着银蓝的光,下半身是鲛尾,尾巴上缠着圈骨螺壳,手里握着根珊瑚杖,杖尖对着沈砚一行人:“想进冢取骨螺粉,先答我的题。”

“第一题,岱舆山沉时,盐神用什么封的浊眼?”守礁鲛的声音像海浪撞击珊瑚,带着股古老的厚重感。

苏晚娘立刻回答:“用三块盐神佩,分别镇在盐脉、海眼和鲛人居,三佩合一方能封浊眼。”守礁鲛点点头,珊瑚杖尖泛起淡蓝的光,算是通过。

“第二题,员峤山的镇岛玉藏在哪?”

沈砚掏出妈祖庙找到的玉牌:“藏在妈祖庙的妈祖像裙摆下,玉牌上刻着‘员峤’二字,能引沉岛的清气。”守礁鲛接过玉牌,仔细看了看,又递回来,杖尖的光更亮了。

“第三题,瀛洲山的礁母,本是哪个朝代的盐工?”

这题问住了众人,沈砚赶紧翻札记,里面只写着“礁母为盐工所化”,没提朝代。小鲛人突然跃出水面,对着守礁鲛比划:“是……是宋朝的,我爷爷说过,礁母的银镯子是宋朝的‘缠枝纹镯’。”守礁鲛的眼睛亮了亮,珊瑚杖往旁边一移,让出条路:“答对了,进去吧,骨螺粉在冢中央的‘螺台’上,别碰旁边的珊瑚,那是礁母的发丝变的。”

走进鲛人冢,里面比想象中宽敞,墙壁上嵌着无数夜光贝,照亮了整个冢内。地面铺着白色的珊瑚沙,踩上去软软的,像是踩在雪上。冢中央的螺台上,摆着个玉盒,里面装着淡白的粉末,正是骨螺粉,盒盖上刻着缠枝纹,和老林说的银镯子纹路一模一样。

沈砚刚要拿起玉盒,旁边的珊瑚突然动了起来,无数红色的“发丝”从珊瑚里钻出来,缠住他的手腕。守礁鲛的声音从冢外传来:“是礁母的执念,她在找自己的银镯子,把镯子还给她,她才会让你拿骨螺粉!”

苏晚娘赶紧让老林把银镯子递过来——老林怕镯子有问题,一直揣在怀里。沈砚接过镯子,放在螺台上,镯子刚碰到骨螺粉,就发出阵淡红的光,周围的珊瑚发丝慢慢退去,露出礁母的虚影:她穿着宋朝的盐工服,手里捧着个盐罐,对着螺台深深鞠躬,然后化作道红光,钻进珊瑚礁里。

“快拿骨螺粉走!”海桩翁突然大喊,冢内的夜光贝开始闪烁,“礁母的执念散了,鲛人冢要塌了!”众人赶紧拿着骨螺粉往外跑,刚出冢口,身后的珊瑚礁就“轰隆”一声,塌成了堆碎块,只留下块完整的珊瑚石,上面刻着“谢君还镯”四个字。

回到渔港时,老林的手腕已经开始发黑,沈砚赶紧用骨螺粉混着醒魂贝粉,涂在他的印子上。粉末刚接触皮肤,就发出“滋滋”的声响,印子慢慢变淡,最后彻底消失。老林活动了下手腕,笑着说:“不疼了!也不麻了!多谢各位!”

可就在这时,小鲛人突然对着蓬莱山的方向尖叫,尾巴不安地摆动。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