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1章 天墓无极(136)(1 / 7)
太平洋中部的晨光穿透云层,洒在“探索者号”科考船的甲板上。冷锋凭栏而立,手中的加密电报已经被反复翻阅,纸张边缘微微起皱——电报附件中的文物照片里,一块黑色玄武岩上刻着的螺旋符文,与昆仑星象殿的星轨符如出一辙,只是符文末端多了三道代表海浪的刻痕,显然是昆仑文明与海洋环境融合的痕迹。
“冷队,还有两小时抵达目标海域。”陈曦拿着卫星地图走来,指尖在屏幕上圈出一座椭圆形的无人岛,“这座岛被当地渔民称为‘黑礁岛’,面积约五平方公里,岛上没有常住居民,但有传说称岛上藏着‘海神的宝藏’,渔民很少靠近。”
冷锋接过地图,目光落在岛屿西侧的海湾处——那里标注着一片浅滩,退潮时会露出礁石群,与海外仙山的登岛通道极为相似。“赵雷,让侦查小队做好登岛准备,携带水下探测设备,重点排查浅滩下的地质结构;张岚,你和考古队员再核对一遍玄武岩符文的资料,看看能不能找到破解可能存在的机关的线索。”
两小时后,科考船在黑礁岛附近的海域下锚。无人机率先升空,传回的画面显示,岛上覆盖着热带丛林,中部有一座海拔约两百米的小山,山脚下隐约能看到人工堆砌的石墙;西侧浅滩上的礁石群排列整齐,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礁石缝隙中生长着墨绿色的海藻,在海浪中轻轻摇曳。
“浅滩下没有发现暗礁,水深约两米,适合冲锋舟停靠。”赵雷通过对讲机汇报,同时带领侦查小队乘坐冲锋舟向浅滩驶去。冲锋舟在清澈的海水中穿行,能清晰看到水下彩色的珊瑚和游动的鱼群,丝毫没有危险的迹象。
抵达浅滩后,队员们跳下冲锋舟,踩着没过脚踝的海水登上岛屿。张岚立刻拿出符文探测仪,对着礁石群进行扫描——仪器屏幕上显示出强烈的能量波动,礁石表面的海藻下,隐藏着与玄武岩上相同的螺旋符文。“这些礁石是‘海脉符’的载体,组成了保护岛屿核心区域的‘潮汐阵’。”张岚蹲下身,用小刀轻轻刮去海藻,“符文会根据潮汐的变化调整能量,涨潮时会释放电流,击退靠近的生物;退潮时则处于休眠状态,是进入核心区域的最佳时机。”
赵雷看了眼手表,距离退潮还有一小时。“所有人在浅滩附近建立临时防御阵地,等待退潮;陈曦,用无人机对岛上的丛林进行全面侦查,标记出石墙和可能存在的通道入口。”
无人机深入丛林侦查,发现山脚下的石墙长达一百多米,高约三米,中间有一道紧闭的石门,石门上刻着巨大的螺旋符文,符文中央有一个圆形凹槽,与昆仑镜的尺寸完全吻合。“石门后面应该就是岛屿的核心区域!”陈曦兴奋地大喊,同时将石门的画面传回科考船。
退潮的时间逐渐临近,浅滩上的海水慢慢退去,礁石群完全露出水面,“海脉符”的能量波动逐渐减弱,最终趋于平稳。“潮汐阵已经休眠,可以向石门进发!”张岚对着对讲机大喊,队员们立刻收拾装备,沿着丛林中的小路向石墙方向前进。
丛林中的温度高达三十多摄氏度,空气潮湿闷热,队员们的额头上布满了汗水,衣服很快就被浸湿。沿途的树木上缠绕着粗壮的藤蔓,藤蔓上长着尖锐的刺,稍不注意就会被划伤。赵雷用砍刀在前方开路,队员们紧随其后,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环境——虽然无人机没有发现大型野生动物,但热带丛林中潜藏着各种有毒昆虫和蛇类,必须格外小心。
经过半小时的艰难跋涉,队员们终于抵达石墙前。石门上的螺旋符文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中央的圆形凹槽仿佛在等待着昆仑镜的嵌入。张岚用探测仪对石门进行全面扫描,确认没有隐藏的机关后,向冷锋点了点头。
冷锋从背包中取出昆仑镜,小心翼翼地将其嵌入凹槽。当昆仑镜与石门完全贴合的瞬间,符文突然亮起,发出蓝色的光芒,石门发出“轰隆”的闷响,缓缓向两侧打开。石门后面是一条通往山体内部的通道,通道内凉爽干燥,墙壁上镶嵌着发光的贝壳,照亮了前方的道路。
队员们沿着通道前进,通道尽头是一个巨大的溶洞,溶洞中央有一个圆形的水池,水池中盛满了淡蓝色的液体,与神脉液极为相似,但颜色更浅,散发着淡淡的海腥味。水池周围的石壁上,绘制着精美的壁画,记录着昆仑先民渡海来到黑礁岛、建立据点、与海洋共生的场景。
“这是‘海脉液’!”李教授激动地说,他小心翼翼地从水池中取出少量液体,装入密封容器,“古卷中提到过‘海脉’,是昆仑神脉系统在海洋中的延伸,海脉液就是海脉的能量载体,与陆地上的神脉液相互补充,共同维持地球的地质平衡。”
张岚用检测设备对海脉液进行分析,发现其分子结构与神脉液相似,但含有一种独特的“海洋微量元素”,这种元素能增强能量的稳定性,使海脉的能量传输范围更远。“如果能将海脉液与神脉液混合,就能进一步优化神脉系统的能量传输效率,甚至能影响全球的地质稳定。”
队员们继续在溶洞内勘察,发现水池中央有一座石坛,石坛上摆放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