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5章 天墓无极(130)(2 / 6)

加入书签

近发现了大量的幼鱼,它们都很健康,没有受到孢子的影响。珊瑚礁也开始重新焕发生机,很多珊瑚虫都在产卵。”

陆薇走上甲板,递给苏清鸢一杯水:“这次能这么快解决危机,多亏了大家的齐心协力。不过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腐灵深渊的封印还需要进一步加固,我们应该在深渊周围建立永久性的‘能量屏障’,防止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

苏清鸢点点头:“我已经和鲛人长老商量好了,等‘海之盟’盛典结束后,我们就开始在腐灵深渊周围建立‘永久性能量屏障’。同时,我们还要在全球各个封印点推广这种屏障,确保所有封印的安全。”

一周后,“海之盟”盛典如期举行。南海的海面上,停泊着来自全球各地的船只,船上飘扬着各国的国旗和泛洋封印守护联盟的旗帜。盛典的主会场设在交流中心的沙滩上,舞台用蓝色的海洋元素装饰,背景是巨大的全息投影,实时展示着全球海洋的生态美景——北极的北极熊、大堡礁的珊瑚、大西洋的鲸鱼,一幕幕画面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震撼。

埃里克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在盛典上发表了演讲:“从泛洋封印链的守护,到跨洋生态走廊的建设,再到腐灵孢子的清除,我们一起经历了无数挑战,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证明,无论肤色、语言、种族如何不同,只要我们心怀对海洋的敬畏,就能团结一心,共同守护我们的蓝色家园。”

鲛人长老也登上舞台,用鲛人族的语言唱起了古老的“海灵之歌”,歌声悠扬而庄重,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随后,苏清鸢代表联盟,向为海洋保护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颁发了“海之守护奖”——护渔队的老吴、冰岛的科研团队、澳大利亚的原住民领袖……每一个获奖者都用自己的行动,为海洋保护贡献了力量。

盛典的最后,所有参会者一起在沙滩上种下了“海洋保护之树”,这是一种能在海边生长的特殊树种,它的根系能固定海岸,防止水土流失,还能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场所。当最后一棵树种下时,天空中绽放出绚丽的烟花,烟花的形状像一条条欢快的鱼,在夜空中跳跃,照亮了整个南海。

盛典结束后,苏清鸢站在沙滩上,看着远处的海面。林深走到她身边,笑着说:“埃里克教授刚才跟我说,他打算在北极建立‘极地海洋生态研究中心’,邀请我们一起参与。还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正式受理了南海‘世界自然遗产’的申请,不出意外的话,明年就能获批。”

苏清鸢看着手中的“海之守护奖”奖牌,心中满是感慨。她知道,海洋保护的路还很长,未来还会遇到各种挑战,但只要像“海之盟”盛典上那样,全球人类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银纹鲛人游到岸边,邀请苏清鸢一起在海水中嬉戏。苏清鸢脱下鞋子,踏入清凉的海水中,海浪轻轻拍打着她的脚踝,荧光藻在她的脚边泛起淡蓝的光晕。远处,鲛人们正在海水中跳着“海灵舞”,歌声和笑声回荡在夜空。

林深拿起相机,拍下了这美好的瞬间。照片中,苏清鸢和银纹鲛人在荧光潮中欢笑,远处的烟花还在绽放,整个南海仿佛变成了一个梦幻的童话世界。

苏清鸢知道,这张照片将成为她最珍贵的回忆,它不仅记录了这一刻的美好,更记录了人类与海洋、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希望。只要这份希望还在,只要所有人都坚持守护海洋,那么,属于海洋的美好未来,就一定会到来。

“海之盟”盛典落幕的第二周,南海迎来了一场特殊的“生态科考团”——由全球20所顶尖大学的学生组成,他们将跟随苏清鸢团队,深入南海的珊瑚礁保护区、沧溟城外围以及跨洋生态走廊的南海节点,实地学习海洋保护技术。

清晨的阳光刚洒向海面,科考团的学生们就已经登上了破浪号改装的科考船。苏清鸢站在甲板上,手持全息地图,向学生们介绍南海的生态布局:“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南海珊瑚礁保护区的核心区域,这里生活着超过300种珊瑚和500种鱼类。林深团队研发的‘珊瑚修复机器人’正在水下作业,大家可以通过潜水设备近距离观察。”

学生们兴奋地换上潜水服,潜入水中。清澈的海水中,银色的“珊瑚修复机器人”正将人工培育的珊瑚苗精准地固定在受损的珊瑚礁上,机器人的机械臂轻柔得如同人类的手指,避免损伤周围的海洋生物。一只小丑鱼好奇地围着机器人游动,时不时用嘴触碰机械臂,引得学生们阵阵欢笑。

“这些机器人不仅能修复珊瑚礁,还能实时监测海水的温度、酸碱度和污染物浓度,”林深通过水下通讯器向学生们讲解,“它们的外壳采用了可降解材料,即使出现故障沉入海底,也不会对海洋造成污染。”

就在科考团专注于观察珊瑚修复时,苏清鸢的通讯器突然响起,是腐灵深渊监测站传来的消息:“苏教授,监测到腐灵深渊附近的海水出现轻微的能量波动,虽然没有检测到腐灵孢子,但能量频率与之前的腐灵能量高度相似,我们怀疑封印有松动的迹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