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0章 天墓无极(125)(1 / 6)

加入书签

交流中心的监测系统发出第一声异常警报时,苏清鸢正在整理鲛人与人类合作的生态保护档案。屏幕上跳动的红色曲线显示,南海中部的浮游生物密度在二十四小时内骤降了40%,附带的声呐图谱里,原本该布满鱼群信号的区域变得一片空旷。林深拿着刚打印出的水质报告冲进来,脸色凝重:“不止浮游生物,西部渔场的渔民说,这几天连最常见的黄花鱼都见不到了,像是集体消失了。”

陈九爷的电话几乎同时打了进来,声音里带着渔民特有的焦急:“清鸢,出事了!老祖宗传下来的‘三线洄游’断了!往年这时候,蓝鳍参、银鳞鱼、花尾鳗早该顺着三条路线往产卵场走了,可现在连个鱼影子都没有!”

“三线洄游”这个词让苏清鸢心头一震。她立刻翻出《沧溟秘史》的补编卷,里面记载着南海独有的生态奇观:每年春分后,蓝鳍参沿“东沙-黄岩”线向北洄游,银鳞鱼循“西沙-中沙”线向西聚集,花尾鳗则顺“南沙-北部湾”线向浅海移动,三条路线如同血脉般贯穿南海,最终交汇于黄岩岛附近的珊瑚礁产卵场。这不仅是三种鱼类的繁衍仪式,更是南海生态循环的核心——它们的洄游会带动洋流交换,为沿途海域输送养分,甚至能间接巩固远古封印的能量场。

“银纹鲛人那边有消息吗?”苏清鸢一边追问一边抓起装备,林深已经将破浪号的航线设定为黄岩岛,“鲛人对鱼群的感知比仪器灵敏,它们肯定知道原因。”

通讯器很快接通,银纹鲛人的声音带着罕见的慌乱:“鱼群迷路了!我们在东沙海域发现了蓝鳍参,它们没有向北,反而往深海冲,像是被什么东西误导了。银鳞鱼的鱼群散了,花尾鳗干脆躲进了珊瑚礁缝隙,不肯出来!”

抵达黄岩岛时,这片刚恢复生机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笼罩在诡异的寂静中。泻湖内的大砗磲紧闭着外壳,往年这个时候挤满鱼群的珊瑚礁区空空荡荡,只有几只海鸥在水面低空盘旋。林深将探测仪沉入水中,屏幕上的能量图谱显示,海底有微弱的低频脉冲在持续释放,频率恰好与鱼类侧线感知的水流信号重合。

“是人为干扰!”林深调整仪器参数,捕捉到脉冲源来自三座伪装成礁石的浮标,“这种脉冲会混淆鱼类的方向感,就像给它们的‘导航系统’装了干扰器。而且你看,这些浮标的位置正好卡在三条洄游路线的起点。”

银纹鲛人带领鲛人战士潜入海底,很快带回了更坏的消息:浮标连接着埋在珊瑚礁下的能量装置,释放的脉冲不仅干扰鱼群,还在缓慢侵蚀黄岩岛的珊瑚礁——那些刚恢复活力的珊瑚虫已经开始白化,部分礁石出现了细小的裂痕,而这里正是三线洄游的最终交汇点,也是南海“种源库”的核心。

“是‘深海之眼’的余孽!”陈九爷一拳砸在甲板上,他认出浮标上的隐蔽标识与之前被摧毁的能量炮同源,“他们夺不走定海神珠,就想毁了南海的根基!鱼群不洄游,生态链一断,封印早晚要出问题。”

苏清鸢蹲下身,指尖划过海水,海灵之心在掌心微微发烫,却无法穿透脉冲形成的能量场。“普通的拆除没用,”她看着探测仪上的数据流,“这些装置靠珊瑚礁的能量驱动,强行破坏会连带毁掉整片礁石。我们得先找到鱼群,帮它们重新认路。”

根据银纹鲛人的追踪,蓝鳍参群被困在了东沙附近的深海峡谷,这里的脉冲信号最强。当破浪号抵达时,苏清鸢透过潜水镜看到了令人揪心的一幕:数千条蓝鳍参挤在峡谷底部,不断撞击岩壁,不少鱼的鳞片已经脱落,它们的侧线因持续的脉冲干扰而剧烈颤动,完全失去了方向感。更可怕的是,鱼群的混乱正在引发小规模的洋流紊乱,峡谷上方的海水开始出现漩涡。

“蓝鳍参靠老鱼带领洄游,”银纹鲛人通过水下通讯器说,“群里的成年大鱼都在乱撞,小鱼根本不知道该往哪走。就像……就像你们人类的船队没了船长。”

这句话让苏清鸢突然想起林深曾提过的北欧鲱鱼危机——由于年长的亲鱼被过度捕捞,年轻的鲱鱼失去了引路者,洄游路线直接偏移了800公里[__LINK_I]。眼前的蓝鳍参群虽然不是因为捕捞,但核心问题一致:引路的“老船长”失去了方向,整个鱼群陷入混乱。

“林深,用海灵之心的能量模拟黄岩岛的水质信号!”苏清鸢立刻制定方案,“蓝鳍参对产卵场的水质有遗传记忆,或许能唤醒它们的本能。银纹鲛人,麻烦你们用身体组成引导阵,把鱼群往正确的方向带。”

林深迅速搭建起能量转换器,将海灵之心固定在装置顶端。当蓝色的能量光束注入海水,模拟出黄岩岛特有的盐度与微生物信号时,混乱的鱼群果然安静了一些。银纹鲛人立刻带领二十名鲛人战士,用尾鳍划出特定的水流轨迹——这是鲛人在远古时期引导鱼群的方法,水流的频率与鱼类的侧线形成共鸣。

一条体型最大的蓝鳍参老鱼率先有了反应,它摆动尾鳍,顺着鲛人划出的水流缓慢游动。有了“带头者”,其他蓝鳍参纷纷跟上,鱼群如同一条蓝色的丝带,逐渐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