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7章 天墓无极(102)(3 / 7)

加入书签

> 追了约莫一个小时,前方出现一辆白色的面包车,正沿着山路向清水江码头行驶。“就是那辆车!”警察大喊,加快了速度。面包车司机看到警察,赶紧加速,但山路很窄,很快就被警车拦住了。

车门打开,老三的手下举着枪走下来,老鬼被他们绑在车后座,嘴上贴着胶布,身上有好几处伤口,显然被打了。“别过来!”老三用枪指着老鬼的头,“你们再过来,我就打死他!”

“老三,你已经被包围了,投降吧!”带头的警察喊道,“经卷是国家文物,你抢不走的,顽抗到底只有死路一条!”

老三的脸色变得狰狞:“我才不会投降!大不了鱼死网破!”他刚想扣动扳机,老鬼突然用力挣扎,用头撞向老三的肚子。老三疼得大叫,枪掉在了地上。警察趁机冲上去,将老三和他的人全部制服。

陈砚赶紧跑过去,解开老鬼的绳子,撕下他嘴上的胶布:“老鬼,你没事吧?经卷呢?”

老鬼喘着气,指了指面包车的后备箱:“在……在后备箱里,我趁他们不注意,把经卷藏在一个黑色的包里了。”

警察打开后备箱,果然找到一个黑色的包,里面放着建文经卷,经卷完好无损。苏湄小心翼翼地拿出经卷,检查了一遍:“没事,经卷没受损,我们把它带回去,好好保护起来。”

回到云峰寨,寨老和村民们都在寨口等着,看到他们带着经卷回来,都欢呼起来。阿依给老鬼端来一碗苗族的草药汤:“这是我们寨子里的治伤草药,喝了能快点好起来。”

老鬼喝了一口,辣得直咧嘴:“这汤够劲!等我好了,一定要尝尝你们寨子里的酸汤鱼,听说特别好吃。”

当天晚上,云峰寨举办了一场热闹的篝火晚会,村民们穿着苗族服饰,围着篝火跳踩堂舞,唱苗族山歌。陈砚、老鬼和苏湄也加入其中,跟着村民们一起跳舞,篝火的光芒映在每个人的脸上,温暖而明亮。

晚会结束后,陈砚和苏湄坐在吊脚楼的阳台上,看着远处的云峰山。苏湄拿出经卷,小心翼翼地打开,发现经卷的最后几页写着几行小字,是建文帝晚年的回忆,提到他曾去四川“青城山”,在那里留下了“建文衣冠冢”,里面有他的一件龙袍和一枚玉佩。

“青城山?”陈砚看着小字,若有所思,“爷爷的笔记里也提到过青城山,说那里有建文帝的‘最后遗物’,我们接下来可以去青城山看看,说不定能找到更多关于建文帝的线索。”

老鬼走过来,揉着受伤的胳膊:“青城山好啊,听说那里的道士会武功,我正好可以学学,以后遇到盗墓贼,也能多几分胜算。而且青城山的豆腐宴很有名,我早就想尝尝了。”

寨老走过来,递给陈砚一块苗族的银饰:“这是我们寨子里的‘平安银符’,带着它,能保佑你们一路平安。青城山的道教文化和我们苗族文化不一样,你们去了那里,要多听多问,尊重当地的习俗,才能找到你们想要的东西。”

陈砚接过银符,心里充满了感激:“谢谢寨老,我们会的。等我们从青城山回来,一定来看你们,给你们带青城山的特产。”

三天后,陈砚、老鬼和苏湄告别了寨老和阿依,登上了前往四川成都的火车。火车开动时,阿依在站台上挥手,手里拿着他们送的青铜符复刻品,脸上带着笑容。陈砚看着窗外的风景,手里握着平安银符,心里充满了期待。

青城山的建文衣冠冢,建文帝的龙袍和玉佩,还有可能隐藏的更多秘密,都在等着他们。而且老三虽然被抓了,但刀疤的团伙可能还有漏网之鱼,他们必须更加小心,保护好文物,不让盗墓贼有可乘之机。

火车驶向远方,窗外的田野和村庄渐渐后退,陈砚知道,新的探险即将开始,不管青城山有多少危险,不管有多少未知的挑战,他们都会一直走下去,完成爷爷的遗愿,保护好国家的文物,传承好历史的真相。

火车在夜色中穿行,车轮与铁轨撞击发出有节奏的轰鸣。陈砚靠在窗边,手里摩挲着寨老赠送的平安银符,目光投向窗外飞速后退的点点灯火。苏湄已经睡着了,头靠着车窗,怀里还抱着装有建文经卷的防护盒。老鬼则在对面的座位上鼾声如雷,胳膊上的伤已被妥善包扎,随着呼吸一起一伏。

陈砚从随身的背包里取出爷爷的笔记,借着阅读灯微弱的光线,翻到关于青城山的那几页。纸张已经泛黄发脆,爷爷那熟悉的蝇头小楷依旧清晰:

“……建文逊国,踪迹成谜。然据川中故老言,其曾隐于青城山丈人峰下,道号‘应文’。随行尚有二三忠臣,或为僧,或为道。彼时青城山道教鼎盛,天师道传人与之交厚,助其隐匿。建文感其恩,亦倾慕道家玄理,或有重要之物托付道门保管,疑为象征皇权之龙袍、玉佩,藏于衣冠冢内。然青城山峦叠嶂,洞府幽深,衣冠冢之确切位置,数百年来无人知晓,唯留‘白云深处觅仙踪,丈人峰下叩玄门’之偈语……”

“白云深处觅仙踪,丈人峰下叩玄门……”陈砚低声咀嚼着这两句似诗非诗的句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