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6章 天墓无极(101)(2 / 7)

加入书签

有人动过手脚。”

苏湄打开随身携带的探测仪,屏幕上出现一道微弱的红色信号:“地下三米处有金属反应,像是炸药的成分。”

几人顺着探测仪的指引,在碑亭西侧的草丛里找到了一个隐蔽的洞口,洞口用木板盖着,周围的泥土还没干。老鬼掏出工兵铲,小心翼翼地掀开木板,一股阴冷的风从洞口吹出来,带着腐朽的气息。

““我先下去探路。”

他腰上系着绳索,一步步往下走,每走一步都用脚尖试探。陈砚、苏湄和周教授跟在后面,阶梯很陡,两侧的墙壁上满是青苔,滑得厉害。走了约莫二十米,前方出现一道石门,门缝里渗着水珠,门上刻着模糊的浮雕。

“是四神纹,”苏湄用手电照着浮雕,“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但顺序反了,正常应该是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这里是青龙在西,白虎在东。”

陈砚想起爷爷笔记里的话:“庆陵机关,多在纹饰逆序。”他凑近石门,仔细观察玄武纹的眼睛,发现是用一块黑色的石头镶嵌的,和周围的石材不一样。“老鬼,试试把这个石头撬下来。”

老鬼掏出撬棍,小心翼翼地插入石缝,轻轻一撬,黑色石头掉了下来,露出一个小孔。苏湄掏出一根细铁丝,伸进去搅动了几下,只听“咔嗒”一声,石门缓缓向两侧打开。

门后是一条长长的墓道,地面铺着明代官窑砖,砖缝里灌满了白灰,历经几百年都没松动。周教授蹲下来,用手指摸了摸砖面:“这是‘金砖’,专门为皇家陵墓烧制的,一块砖要烧三年,敲起来像金属响。”

陈砚走在最前面,手里拿着青铜符,符面的纹路在墓道里微微发烫。突然,他脚下一沉,地面出现一道裂缝,黑色的流沙从裂缝里涌出来,瞬间没过了脚踝。“是流沙陷阱!”老鬼大喊,一把拉住陈砚的胳膊,将他拽到旁边的墙壁边。

流沙蔓延得很快,转眼间就覆盖了半条墓道。苏湄打开探测仪,屏幕上显示流沙柱子爬过去。”

老鬼掏出工兵铲,在墙壁上凿出一个个凹槽,踩着凹槽爬到一根承重柱旁,然后把绳索系在柱子上,扔给陈砚。四人沿着绳索,小心翼翼地绕过流沙区,每一步都走得心惊胆战。

过了流沙区,墓道的墙壁上出现了壁画,虽然大部分已经脱落,但还能看到一些残片。苏湄用手电照着壁画,惊喜地说:“这是‘帝王出巡图’,颜料用的是石青和石绿,是万历年间的工艺!庆陵是明光宗的墓,怎么会有万历时期的壁画?说明这座墓道确实是改建的,原来的主人应该是万历年间的亲王。”

又走了约莫十分钟,前方出现第二道石门,这道石门比之前的更宽,门上没有浮雕,只有一个圆形的凹槽,大小和陈砚手里的青铜符正好吻合。

“是地脉符的卡槽,”老鬼说,“当年我们挖出来的半块符,就是因为太小,卡不进去。”

陈砚将青铜符放进凹槽,符面的纹路瞬间亮起,与石门上的纹路重合,发出金色的光芒。石门缓缓打开,一股浓郁的青花瓷器特有的土腥味扑面而来——地宫到了。

地宫是一个圆形的空间,中央放着一口巨大的梓宫,梓宫旁边摆着几个陪葬的木箱,其中一个箱子打开着,里面放着一只青花梅瓶,瓶身绘着缠枝莲纹,在手电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是永乐青花梅瓶!”苏湄快步走过去,拿起梅瓶仔细观察,“胎质细腻,釉色白中泛青,青花发色浓艳,有晕散,这是典型的苏麻离青料,绝对是永乐官窑真品!”

陈砚凑过去,看到梅瓶的底部没有釉,露出细腻的胎土,上面有一个细小的暗格。他按照爷爷笔记里的方法,用指甲抠住暗格的边缘,轻轻一掰,暗格打开了,里面放着一张折叠的黄纸,纸已经发黄变脆,上面用小楷写着几行字。

周教授接过黄纸,戴上手套小心展开,看完后激动得声音都在抖:“是建文密诏!上面写着‘朕避于滇南武定狮山,待时机成熟,归葬皇陵’——建文帝真的逃到云南了!”

就在这时,地宫突然剧烈震动起来,顶部的石块开始往下掉。“不好,触发机关了!”老鬼大喊,一把将陈砚和苏湄推向门口,“快撤!”

四人刚跑到墓道,就听到身后传来“轰隆”一声巨响,地宫的石门重新关上,墓道里的流沙开始再次涌动。“有人在上面炸墓道!”老鬼咬牙,“是刀疤!他想把我们困死在里面!”

墓道的入口处传来脚步声,几道手电光柱照了进来,为首的是一个满脸横肉的男人,脸上一道刀疤格外显眼——正是刀疤。他手里拿着一把猎枪,身后跟着几个壮汉,手里都拿着铁锹和撬棍。

“陈守业的孙子,果然有两下子,”刀疤冷笑,“把密诏交出来,我可以放你们一条活路。”

“你杀了我爷爷?”陈砚的声音冰冷。

刀疤脸上的笑容消失了:“那老东西挡我的财路,死有余辜。今天你们要是不把密诏交出来,就都留在这陪他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