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3章 天墓无极(48)(4 / 6)
工:王承彦站在“巫”字纹路中央,手持竹笔,模拟古蜀祭司的姿态;周明远将玉琮残片放在青铜钉上,作为能量引导;青禾用青铜钥匙触碰青铜钉,触发仪式;我和陈九爷、吴彬则在周围警戒,防止走私组织突然袭击。
当青禾的青铜钥匙再次触碰青铜钉时,探方中央的地面突然开始震动,青铜残片纷纷向中央聚拢,形成一个圆形的祭坛。王承彦手中的竹笔自动在地面上书写,墨汁画出的纹路与祭坛的青铜纹饰完美融合,随着最后一笔落下,祭坛缓缓向两侧打开,露出一个深约五米的方形坑洞,坑洞内矗立着一棵高达三米的青铜神树!
青铜神树由三段组成,树干上缠绕着青铜龙纹,树枝上栖息着青铜鸟,树顶有一个圆形的太阳形装饰,通体泛着青绿的铜锈,却依旧能看出当年的精美工艺。吴彬激动得声音发颤:“这是完整的青铜神树!比之前发现的1号神树还要完整,树身上的纹饰可能记录着古蜀人的宇宙观!”
我们沿着临时搭建的梯子下到坑洞,近距离观察青铜神树。树干的底部有一个隐蔽的暗格,暗格上刻着与良渚玉琮相似的神人兽面纹。周明远用玉琮残片嵌入暗格,暗格缓缓打开,里面放着一卷用青铜片制成的“册”,青铜片上刻着复杂的纹饰,像是古蜀人的文字。
王承彦用竹笔蘸取兰亭墨,轻轻涂抹在青铜片上,纹饰突然变得清晰,竟能辨认出一些与甲骨文相似的符号:“你们看这个符号,像甲骨文的‘日’,旁边这个像‘月’,还有这个像‘山’——古蜀文字和甲骨文虽然形态不同,但记录的事物是相通的,说明两者同源。”
就在我们研究青铜片时,坑洞上方突然传来枪声,吴彬的助手匆匆跑来:“不好了!走私组织的人来了,他们带着武器,已经控制了博物馆的大门!”我们立刻爬上坑洞,只见十几个穿着黑色衣服的人举着枪,正对着考古人员,为首的是一个脸上带着刀疤的男人,正是之前在兰亭逃脱的走私团伙头目之一。
“把青铜神树和青铜册交出来,不然我就杀了他们!”刀疤脸用枪指着吴彬的助手,恶狠狠地说。陈九爷悄悄从背包里取出一块瓷片,准备随时反击:“你们以为能带走文物?这里已经被警方包围了,识相的就放下武器投降!”
刀疤脸显然不信,刚要扣动扳机,青禾突然从侧面冲出,青铜钥匙化作短剑,打掉他手中的枪。周明远则将手中的玉琮残片掷出,精准地砸中另一个走私犯的手腕。王承彦手持竹笔,笔尖的墨汁在空气中画出一道弧线,竟形成一道淡淡的屏障,挡住了走私犯的攻击。
我和陈九爷趁机冲向博物馆的后门,通知埋伏在附近的王警官。没过多久,警笛声从远处传来,刀疤脸的手下见状纷纷逃窜,却被警员一一制服。刀疤脸想要趁乱钻进祭祀坑,抢夺青铜册,却被青禾用青铜钥匙抵住喉咙:“这次你跑不掉了。”
清理现场时,我们在刀疤脸的背包里发现了一张加密的卫星地图,地图上标注着三星堆、良渚、殷墟、二里头等多处文明遗址,每个遗址旁都有一个红色的叉号,只有三星堆和二里头的叉号还未标记——显然走私组织的计划是破坏这些文明遗址,抢夺核心文物。“他们的背后肯定还有更大的势力,”王警官看着地图,脸色凝重,“二里头遗址作为华夏文明的核心,很可能是他们的下一个目标。”
我们将青铜神树和青铜册交给三星堆博物馆,吴彬带领团队对青铜册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上面的纹饰不仅记录了古蜀人的祭祀活动,还提到了“大禹治水”“夏启建夏”等中原传说,进一步证明了古蜀文明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吴彬送给我们一套《三星堆青铜纹饰图谱》:“这些图谱能帮你们解读其他古蜀文物的纹饰,二里头遗址也发现过类似的青铜纹饰,说不定能用到。”
离开三星堆前,王承彦用竹笔在青铜神树的树干上轻轻点了一下,墨汁在树干上晕开,竟与纹饰融合成一个“华”字:“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同属华夏,这个‘华’字就是最好的证明。以后我们不仅要守护文物,更要让更多人知道华夏文明的多元与一体。”
我们握着《三星堆青铜纹饰图谱》,站在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面具展厅前,看着那些造型奇特的面具,心中明白,每一处文明遗址都是华夏文明的拼图,从良渚的玉琮到三星堆的青铜神树,从殷墟的甲骨文到二里头的玉核,这些拼图共同构成了华夏文明五千年的璀璨画卷。
兽骨册的光带此时又有了新的指向,这次直接落在河南洛阳的二里头遗址,标注着“文明核心,华夏之源,需集齐九秘以护之”。我们知道,最终的挑战即将到来,二里头遗址藏着华夏文明起源的关键秘密,而走私组织的最终目标很可能就是这里。我们收拾好行李,驱车前往洛阳,窗外的夕阳将天空染成金红色,像是在为我们的旅程镀上一层温暖的光芒。
车窗外的豫西平原渐渐被暮色笼罩,当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大棚出现在视野中时,手中的兽骨册突然爆发出耀眼的白光,文明脉络图上所有的光带都向中心汇聚,最终在二里头遗址的标记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