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4章 尸易无限(219)(4 / 6)

加入书签

的青铜器,幸好我们提前得到了消息,将他们一网打尽。老周也交代了,他背后的头目确实叫‘冢虎’,专门负责倒卖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很多珍贵的文物都被‘冢虎’通过非法渠道卖到了国外。不过‘冢虎’特别狡猾,一直隐藏在幕后,老周也没见过他的真面目,只知道他经常在西安、洛阳一带活动。”

父亲听了之后,眉头皱了起来:“看来‘鬼市’的网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庞大和隐蔽,‘冢虎’应该只是其中的一个头目,背后还有更大的组织。这次虽然保住了小梁村的西周墓,但‘冢虎’还没抓到,以后肯定还会有更多的古墓面临被盗的危险。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加强对各地文物遗址的巡查和保护。”

张所长也点头表示认同,他手里拿着刚清理干净的青铜爵,指尖轻轻拂过爵身上的饕餮纹:“是啊,‘鬼市’就像附骨之疽,只要有古墓、有文物的地方,他们就会闻风而来。这次小梁村的西周墓能保住,算是运气好,遇到了暴雨冲塌崖坡,咱们发现得及时,又有民警和村民的帮忙。可全国还有那么多未被发现的古墓,咱们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守着,只能寄希望于加强文物保护宣传,让更多人意识到文物的重要性,也希望能尽快抓到‘冢虎’这样的头目,端掉他们的老巢。”

胖子蹲在一旁,正小心翼翼地用软毛刷清理一块玉佩上的泥土,闻言抬起头:“说起‘冢虎’,我之前在古玩市场上听过这个名号,据说这人特别神秘,从来不在人前露面,所有的交易都是通过中间人进行的。而且他眼光特别毒,只收高等级的古代青铜器,尤其是带铭文的,出价也比其他文物贩子高很多。之前河南出土的一座春秋古墓被盗,里面的一件青铜方壶就被他以天价买走,后来流到了国外的拍卖行,咱们想追都追不回来。”

我手里拿着记录文物信息的笔记本,听着他们的对话,心里也沉甸甸的。原来文物保护不仅仅是和盗墓贼斗智斗勇,还要面对这么复杂的地下交易网络,要把流失的文物追回来,更是难上加难。

接下来的几天,考古队的发掘工作进入了尾声。我们将所有出土的文物都小心翼翼地装进特制的文物运输箱里,每个箱子里都垫着软布和泡沫,防止文物在运输过程中受到碰撞和损坏。文物清单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一件文物的信息:青铜鼎1件,通高65厘米,口径50厘米,带铭文32字;青铜爵4件,通高20-22厘米不等;青铜戈1件,长35厘米,带铭文15字;玉璧2件,玉琮1件,玉佩5件;玛瑙珠一串,共36颗;陶罐6件,骨器10件,石器8件……

装文物的卡车出发那天,小梁村的村民都来送行。之前发现青铜鼎碎片的那位大爷,手里拿着一篮刚摘的苹果,硬要塞给我们:“谢谢你们啊,保住了咱们村的宝贝,也让咱们知道了咱们村底下还有这么老的古墓。以后要是还有啥需要帮忙的,你们尽管说!”

张所长接过苹果,笑着说:“大爷,谢谢您!这些文物是国家的宝贝,也是咱们所有人的财富,保护文物是我们的责任,也离不开大家的帮忙。以后我们会经常来村里,给大家讲讲文物保护的知识,要是发现什么可疑的情况,也麻烦大家及时跟我们联系。”

车子驶离小梁村时,我回头望去,村民们还站在村口挥手,崖坡上的考古现场已经被清理干净,只留下一个临时的保护棚,等待着下一步的保护和研究。阳光洒在田野上,金色的麦浪随风起伏,一切都恢复了平静,仿佛那场惊心动魄的文物保卫战从未发生过。可我知道,这份平静的背后,是无数文物工作者和民警的默默守护。

胖子坐在车里,一边吃着苹果,一边翻着相机里的文物照片:“这次收获真大啊,西周早期的青铜鼎,还带这么长的铭文,回去之后肯定能上新闻。下次不知道又能遇到什么宝贝,要是能发现一座西周的诸侯墓,里面有编钟、有车马坑,那就更完美了!”

父亲笑着摇了摇头:“你啊,就知道想着宝贝。不过话说回来,咱们接下来确实有新的任务。刚才国家文物局给我打电话,说陕西宝鸡发现了一处西周早期的祭祀遗址,当地的文物部门在勘探的时候,发现了大型青铜礼器的痕迹,而且有村民反映,最近有陌生车辆在遗址周边活动,形迹可疑,很可能是‘鬼市’的人盯上了那里,让咱们赶紧过去支援。”

“宝鸡!”胖子一下子坐直了身子,眼睛都亮了,“宝鸡可是西周的发源地啊,周文王、周武王都在那里活动过,要是真有祭祀遗址,里面肯定有不少好东西!说不定还能发现甲骨文呢!”

我也兴奋起来,宝鸡的西周遗址我在课本里学过,那里出土过很多重要的西周文物,比如着名的何尊,上面刻有“中国”二字的铭文,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记载“中国”一词的文物。要是这次能在祭祀遗址里发现新的文物,尤其是带铭文的,肯定能为研究西周的祭祀制度和历史文化提供更多的线索。

父亲握着方向盘,车子朝着陕西的方向驶去。窗外的景色渐渐从黄土高原变成了关中平原,农田里的玉米已经成熟,金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