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7章 尸易无限(212)(2 / 7)

加入书签

理出三十多卷经卷,五幅绢画了,里面肯定还有更多!”

接下来的两周,我们都在藏经洞里紧张地清理文物。阿贵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经卷的解读上,他每天都捧着经卷,逐字逐句地辨认,遇到不认识的梵文或藏文,就拿出随身携带的词典和拓片对照。有天深夜,他突然抱着一卷经卷跑到我们的帐篷:“重大发现!这是一卷唐代的‘敦煌户籍册’!上面详细记录了沙州一户人家的人口、土地和赋税情况,比如‘户主王二狗,年三十五,妻张氏,年三十一,子王小三,年五岁,有田十亩,每年缴粮二石’,这对研究唐代敦煌的户籍制度和社会经济太重要了!”

Shirley杨在修复一幅破损的绢画时,发现画的背面有一行小字,用放大镜仔细辨认后,确定是“咸通十二年,画工李茂造”:“咸通十二年是公元871年,李茂是敦煌着名的画工,莫高窟第156窟的《张议潮出行图》就有他的署名!这幅绢画是他的传世作品,价值连城!”

老烟枪则每天都会检查文物储存箱的温湿度,确保经卷和绢画处于18-22℃、40-45%湿度的最佳环境:“这些文物是纸质和绢质的,对温湿度变化非常敏感,哪怕相差几度,都可能导致纸张变脆、颜料脱落。咱们得时刻盯着,一点都不能马虎。”

就在我们准备清理洞深处的经卷时,警方传来了好消息——他们根据我们提供的盗墓贼留下的足迹和工具,在敦煌的一个小旅馆里抓获了两名盗墓贼,还缴获了大量被盗的佛经残片、一幅完整的绢画和两件刺绣佛像。

“太好了!这些文物终于追回来了!”马局长接到电话后,激动地在帐篷里来回踱步,“盗墓贼交代,他们还把一卷完整的《金刚经》双语本卖给了一个叫‘黑哥’的文物贩子,这个‘黑哥’长期在甘肃、新疆一带倒卖敦煌文物,还和海外走私团伙有联系。警方已经联合边境检查部门展开追捕,相信很快就能将他抓获,追回被盗的《金刚经》!”

我们跟着警方去了旅馆的临时扣押点,看到缴获的文物整齐地摆放在桌子上,其中一幅绢画引起了Shirley杨的注意。她仔细一看,兴奋地说:“这是唐代敦煌的‘飞天图’绢画!上面的飞天姿态轻盈,色彩鲜艳,和莫高窟第320窟的飞天壁画风格一致,是难得的珍品!”

回到藏经洞现场后,我们把追回的文物小心地进行了清理和登记,然后开始清理洞深处的经卷。洞深处的经卷堆积得更厚,还有几箱用木板封装的文书,阿贵打开其中一箱,里面竟是唐代敦煌的“市易司文书”,详细记录了敦煌的商品交易情况,包括丝绸、茶叶、马匹的价格和交易量:“‘市易司’是唐代管理市场的机构,这些文书填补了史书中关于唐代敦煌市场管理的空白,太重要了!”

Shirley杨则在洞壁的夹层里发现了一幅更大的绢画,展开后竟是一幅“西方净土变”,画面上有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还有楼台亭阁、伎乐飞天,场面宏大,细节精美:“这是唐代敦煌绢画中的精品!‘西方净土变’是敦煌艺术的常见题材,但完整的绢画存世极少,这幅画的发现对研究敦煌艺术史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藏经洞清理工作的推进,我们对这个洞窟的了解也越来越全面。根据出土的经卷题跋和文书记录,这个藏经洞是唐代沙州僧团在公元848年张议潮收复敦煌后,为了保存佛教经典和世俗文献而开凿的,里面的文物涵盖了佛教经典、世俗文书、艺术作品三大类,时间跨度从唐代中期到晚期,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多个领域,是敦煌学研究的又一重大发现。

在发掘工作结束的那天,甘肃文物局在敦煌莫高窟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庆祝仪式,敦煌研究院的专家、当地的僧人、考古队员和村民都赶来参加。马局长亲自为我们颁发了“敦煌文物保护突出贡献奖”,还邀请我们参与“敦煌新发现藏经洞文物特展”的筹备工作。

“这些文物是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马局长在庆祝仪式上说,“我们计划在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中心举办特展,让更多人了解敦煌文化的魅力,感受唐代敦煌的繁荣和开放。希望你们能继续支持我们的工作,为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欣然接受了邀请,开始投入特展的筹备工作。Shirley杨负责文物的展示设计,她根据文物的种类和价值,将展示区分为“佛教经典”“世俗文书”“艺术瑰宝”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采用了特殊的展柜——“佛教经典”区用恒温恒湿展柜,防止经卷受损;“世俗文书”区用透明玻璃展柜,搭配放大镜,方便观众阅读;“艺术瑰宝”区则用无反光玻璃展柜,突出绢画和刺绣的色彩和细节。

阿贵则负责展览的讲解和文物解读,他编写了详细的讲解词,还制作了敦煌藏经洞历史 tile 和双语经卷对照展板,让观众更清楚地了解藏经洞的历史背景和文物价值。他还在展览中设置了“写经体验区”,准备了仿制的麻纸、毛笔和墨汁,邀请敦煌研究院的专家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