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0章 尸易无限(205)(4 / 7)
局长和大理文物局的工作人员,踏上了前往福建泉州的旅程。火车在东南沿海的平原上行驶,窗外的景色从青山绿水变成了碧海蓝天,远处的海岸线蜿蜒曲折,海面上的渔船像一个个小小的黑点,在波浪中起伏。
我看着身边的伙伴,他们脸上都充满了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宋代古沉船上那些珍贵的瓷器、丝绸和海外贸易物品。我知道,前方等待我们的,可能是汹涌的海浪、复杂的水下环境,还有未知的危险,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克服困难,保护好那些沉睡在海底的珍贵文物,让它们重见天日,向世人展示宋代海外贸易的辉煌。我们的文物保护之路,还在继续,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明,也正等待着我们去唤醒。
火车抵达泉州站时,福建文物局的陈局长已经在出站口等候。他手里拿着一张古沉船的水下勘探图,脸色凝重地说:“这艘古沉船在泉州湾的后渚港附近,是我们在进行水下文物普查时发现的。水下盗墓者已经用专业的设备在沉船上打了十几个洞,还盗走了不少瓷器和丝绸。我们派潜水员下去探查过,沉船的船体已经有些破损,部分船舱还进了沙,要是再遇到台风,整艘船可能会彻底散架。”陈局长说着,把勘探图递给张教授,“你们看,这艘船长约25米,宽约8米,是宋代典型的‘福船’,这种船抗风浪能力强,是当时海上贸易的主要船只。从船的规模来看,里面的文物数量肯定不少。”
我们跟着陈局长往泉州湾后渚港赶,路上,他继续介绍:“泉州是宋代的‘东方第一大港’,和海外几十个国家有贸易往来,这艘沉船上的文物,很可能来自景德镇、德化等窑口的瓷器,还有江南地区的丝绸,甚至可能有外国的香料、金币,这些文物对研究宋代的海外贸易史太重要了。”
抵达后渚港时,海面上停着几艘考古船,船上的潜水员正忙着准备设备。陈局长指着远处的一个浮标说:“那就是古沉船的位置,水深约12米,水下能见度只有1-2米,作业难度很大。我们已经在周围设置了禁航区,防止无关船只靠近。”
Shirley杨穿上潜水服,戴上潜水镜,准备先下去探查情况。她接过潜水员递来的水下摄像机,对我们说:“我先下去看看沉船的具体情况,你们在船上等着,有消息我会及时联系。”说完,她纵身跳入海中,很快就消失在海水里。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Shirley杨浮出水面,摘下潜水镜,脸色有些凝重:“沉船的情况比想象中更糟,船体左侧有一个大洞,是被水下盗墓者用炸药炸开的,里面的很多瓷器都被打碎了,还有一些丝绸被泡在海水里,已经开始腐烂。不过,我在船尾的一个船舱里发现了一批完好的瓷器,应该是盗墓者没来得及盗走的。”
老烟枪立刻拿出几包草药,对陈局长说:“这些是艾草和金银花,煮水后让潜水员喝,能预防水下寒气入侵,还能清热解毒。另外,文物打捞上来后,得立刻用淡水冲洗,再进行脱盐处理,不然海水里的盐分很快会腐蚀文物。”
胖子则在船上搭建了一个临时的文物处理区,铺上防水布,摆放好淡水桶、脱盐剂和密封盒:“等文物打捞上来,就先放这里处理,我负责看守,保证不会出问题。”
接下来的一周,我们都在进行水下打捞工作。Shirley杨每天都会潜入海底,用水下摄像机记录沉船的情况,再和潜水员一起,小心翼翼地将文物从泥沙中清理出来。有天,她从水下捞出一个完整的青花瓷碗,碗身上画着精美的“缠枝莲纹”,她兴奋地说:“这是景德镇窑的青花瓷!宋代的青花瓷很少见,这个碗保存得这么完整,太珍贵了!”
阿贵则在船上负责文物的登记和初步整理,他拿着笔记本,仔细记录每一件文物的发现位置、尺寸、特征,遇到不认识的瓷器,就对照着随身携带的《宋代瓷器图谱》查找。有天,他收到一件刚打捞上来的瓷器,上面刻着一些奇怪的符号,他立刻叫来张教授:“张教授,你看这上面的符号,是不是外国文字?”
张教授接过瓷器,仔细看了看:“这是阿拉伯文!意思是‘真主保佑’,说明这件瓷器是专门为阿拉伯商人定制的,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
老烟枪则每天都会煮一大锅草药水,分发给潜水员和工作人员,还在临时处理区周围撒上艾草,防止蚊虫叮咬。他还发现,有些打捞上来的丝绸已经开始发霉,就调配了一种特殊的除霉剂,用软毛刷轻轻涂抹在丝绸上,很快就抑制了霉菌的生长:“这些丝绸是桑蚕丝做的,很脆弱,得尽快进行脱水处理,不然会彻底腐烂。”
随着打捞工作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文物被发现。我们从沉船上捞出了数百件瓷器,有青花瓷、青瓷、白瓷,分别来自景德镇窑、德化窑、龙泉窑等着名窑口;还捞出了一批丝绸碎片,虽然有些腐烂,但上面的花纹还能辨认,有“云气纹”“花鸟纹”等;甚至还发现了一些外国的物品,有阿拉伯的金币、波斯的香料,还有东南亚的象牙制品。
在船中央的一个船舱里,Shirley杨还发现了一本
↑返回顶部↑